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30 10:36:25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3590
目 录
一、金融自由化的含义
二、金融自由化的形成
三、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内 容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消除金融压制,先后开展以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发达国家则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推行全面自由化,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由此展开。金融自由化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对国际经济金融和各国银行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我国银行业也日益面临来自金融自由化的挑战与压力。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的含义 金融自由化是指金融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对金融的各种行政管制措施,为金融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金融环境。 金融自由化的形成 1.各国间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  在国际银行业务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下,必然会促使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金融实力较雄厚的国家,更积极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消除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争取管制方式和程度的一致性,否则,管制过严的国家必然要丧失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原来即使是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国家也会因此而受到削弱。这种在金融管制不平衡中争取平衡增强竞争能力的动机,应该说是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推行金融管制自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国内金融领域内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  一方面,由于金融管制当局对国内各金融机构的管制存在诸多的不平衡,因此造成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尤其是在金融创新盛行的年份,受到管制过严的银行部门必然要处于不利的地位,要么发生资金“脱媒”现象,要么银行机构也从事金融创新活动。前者十分不利于金融业的正常运行,这种情况在美国尤为明显。西方国家逐渐认识到这种金融管制不平衡性的弊端,金融管制自由化正是他们采取措施消除这种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由于逐渐开放了国内市场,对外管制的壁垒日益减少,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给国内金融机构形成的竞争压力,也促使金融管制当局推进国内金融管制自由化。  3.金融管制自由化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将的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仅导致了金融产品创新,而且迫使金融管制当局在既成事实面前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尤其是对存款机构的存款利率的管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下,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愈来愈大  金融管制当局对金融领域的管制有增无减,也可以看做是这种思潮在金融领域的反映。但管制过严不仅使银行业的效率受到损害,竞争机制受到抑制,而且对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失宠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泛起,他们强调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市场机制作用。西方国家在金融领域内积极推行金融管制自由化,不仅是这种思潮在金融业务中的反映,而且也可以看做是金融管制自由化的理论背景。 三、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R.I.麦金农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对世界金融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通过储蓄效应,增加社会的资金量  在金融自由化中,储蓄利率的上升,储蓄者资产选择范围的增加,人们储蓄倾向的增加,使国内私人储蓄对收入的比例将趋于上升。金融自由化还会影响国外门的储蓄,汇率扭曲的纠正会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更为容易,同时使得资金的外逃减少,资金流入可能增加,增加社会资金量。  (2)通过投资效应,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引导着资源的配置。储蓄者的资产选择范围扩大以后,各种投资竞相争夺储蓄的支配权,从而为优化储蓄的分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相反,在一个金融压制经济中,储蓄要么只能由储蓄者本人进行投资,要么是通过一个不受相对价格制约的狭窄通道流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3)通过稳定效应,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有序的金融自由化还有利于就业和产出的稳定增长,可能会减少经济、金融的波动,因为,通过采取适宜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国内储蓄流量和国际收支状况都可以得到改善,使经济对国际贸易、国际信贷等方面的波动就可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同时,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储蓄增加可以减少对通货膨胀和以通货膨胀税平衡财政预算的依赖,从而使稳定的货币政策成为可能。  (4)通过市场效应,提高金融业的效率
 金融自由化推动金融全球化进程,实现货币与资本市场的无边界扩张,由于不同金融机构间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相互渗透,竞争越来越激烈,促进了金融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也缩短了金融活动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效率。同时,金融自由化进程客观上使金融信息传递更加快速有效,对保持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  (5)通过金融价格效应,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金融信息更具有公开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体系,也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接近最优化。因此,金融自由化改革对提高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消极影响  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盲目的金融自由化会冲击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甚至引发金融机,对金融发展的负面作用是很明显的。  (1)金融自由化会弱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
  金融自由化发展虽然促使国际金融市场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但金融一体化也会削弱各国货币政策自主性,这是因为“溢出效应”和“溢入效应”,使得国内货币政策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金融自由化导致不同的货币资产相互替代性提高,当一国为抑制国内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使得利率提高时,国内银行和企业可以方便地从国际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从而削弱了本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而且,一旦国内利率提高,国际游资会大量涌入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使本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失去应有效力,反而加大通货膨胀。  (2)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减弱  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价格自由化,主要就是放弃利率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以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是在完全市场条件即信息对称条件下实现的。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市场条件下,则造成处于信息优势的借款人可以获取机会利益。而且,在借款人获取机会利益行为影响下,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提高利率反而会使银行的收益下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能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机会利益,即使不存在任何金融管制,银行也未必会向愿意支付较高利率从而具有较大风险的借款人放款。因此,一些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阶段,利润低、风险大,借款人往往不愿对其投资,利率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减弱。  (3)金融自由化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反而会增大金融风险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金融自由化导致的金融市场的自由竞争,金融市场比商品市场存在更大的市场失灵。当一个新兴产业出现时,人们难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度量,一种金融工具创新以后人们更难以运用。新兴产业与新金融工具生命力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对新领域介入程度的不确定性,都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运行稳定。因为一旦新兴产业或金融创新获得成功,大量信贷资金便会涌入到这些领域,造成这些领域的过度膨胀,引起这些产业大起大落,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同时,放开利率、汇率,放松金融管制,使金融资产流动性更强,金融交易规模更大,这就极大地刺激了短期资本的投机,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诱发金融危机。  (4)金融自由化加大市场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难度  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大量的金融创新和复杂的金融交易技术操作,客观上剥夺了作为市场主体的客户对金融工具的选择权利,面对复杂的金融工具客户只能依靠银行的权威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了金融垄断地位,导致金融市场更加模糊;又由于金融市场趋利性提高,客户信心只能维系于银行交易,一旦金融机构从事高风险业务,客户对金融体系的心理预期迅速膨胀,既希望金融机构获得高利润,又希望降低风险成本,而一旦金融市场发生震荡,客户的信心立刻受挫,引起金融市场恐慌。可见,金融自由化在放大价格、汇率和利率扭曲效果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难度。 

参 考 文 献
[1]朱民.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赫德森.金融帝国[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l[4]李伟宝.美国的金融自由化与经济虚拟化[J].开放导报,201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