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30 10:36:08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2241
目 录
第1章: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现状
第2章: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第3章:应对第三方支付产业风险的监管策略

内 容 摘 要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金融业务相结合,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随着近几年支付牌照的发放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网络支付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和监管小匹配等问题也给网络支付产业链各方造成小同程度的损失,如何在进行第三方支付创新的同时防范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探寻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防范措施,为我国电商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第1章: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现状
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的火热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为第三方支付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金融与互联网不断相互渗透和融合,支付手段创新层出不穷,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攀升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市场格局中相对稳定状态得以奠定其中,尤其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表现最为抢眼,并已经成为支付市场的业务增长点,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领域也进一步拓展,包括电信充值、生活缴费、信用贷款、网络购物、商旅出行、保险等方面,更新了人们传统的理财观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2章: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一、操作风险。
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商品交易时,客户的身份、交易情况等信息都会被保存在第三方支付信息系统中,如果支付平台出现安全漏洞,不法分子会利用漏洞植入木马病毒,盗取客户的交易密码等重要信息,利用非法手段擅自划转客户资金,导致客户的资金被盗用,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往往缺乏防范和应对风险的经验,在保护资金安全上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和保障手段。
二、技术风险
互联网技术是第三方支付的依托点和立足点,是第三方支付赖以发展的基础。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硬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令人质疑。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如系统漏洞、防火墙不严密等,容易造成平台用户的个人信息的泄露,进而威胁到个人的资金安全。
三、法律责任风险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正在迅猛发展中,其中也不乏网络欺诈行为的发生,资金被暂时保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中,那么一方面若买卖双方中的其中一方有欺诈行为,则第三方支付机构必然要承担或多或少的连带责任;同时另一方面若在交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安全保护建设不到位,资金出现被盗,则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用户的损失。
四、洗钱、套现等金融犯罪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隐蔽性,不宜追踪的特点也为洗钱、套现等金融犯罪提供了条件。一般情况下在,用户可以采用匿名或非实名的方式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进行交易中,这就使得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把握交易的真实性,加大了资金监管的难度。从而导致信用卡套现、洗钱等金融犯罪可以在技术的支持下轻而易举的完成,跨地区跨国境的巨额资金犯罪呈现递增的趋势,成为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
五、消费者权益的风险
使用第三方支付与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具有省时、简便的优点,客户无须记住复杂繁琐的号码就可以完成支付过程。但在支付变得更加快捷、便利的同时,风险也是同时产生的,可以说,支付的快捷程度、方便程度与安全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呈反比的,如快捷支付虽然支付过程快速简洁,但同时也是一种强度不高的认证方式,虽然有时配合以手机短信认证,但安全性仍然不高,容易导致客户资金被盗用的风险的发生。
  
第3章:应对第三方支付产业风险的监管策略
一、加强软硬件建设,构建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运行机制
  首先,要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实名认证、安装安全控件等方式,提高个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强化对第三方支付机后台运营的实时监控,提升员工的的业务素养,并以舆论宣传的方式加大信息安全的普及教育,以此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标准意识,加强数据管理的安全意识。细化数据管理人员的分工,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监控,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从而构建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运行机制。
二、建立完备的用户认证体系,健全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制度
首先,設置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防止行业垄断侵犯消费者的长远利益。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注重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活力,逐渐放松准入要求。同时根据支付业务的不同类型和风险程度,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其次,健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将用户评分纳入信用评级当中,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制定公允评价标准对用户信用进行相互评价,从而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中的各参与主体在网上交易的约束,以实现共同监管。要建立环环相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同层次、各个岗位的员工制定出精细的责罚条例,明确责任意识。对于存在明显的过错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要重视信息的反馈,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体系。
三、加强风险准备
第三方支付中介要加强自身的预防、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管理风险的能力仍不足,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建立了自身的应对体系和办法。因此,各机构应完善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对经济形势的判别能力,积极研发应对风险的有力对策,切实保护用户交易资金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1]钟伟等.第三方支付的创新趋势与监管思路[J].中国金融,2010.12.
[2]陈彤.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下一篇谈谈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及其培..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