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的现状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防范
内 容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的现状,以及操作现状中存在的风险,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目的在于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对外服务能力,进上一步优化及调整前台人员的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推动商业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
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的现状
综合柜员制是指在严格授权管理下,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较高的人员素质为基础,实行单人临柜处理会计、出纳、储蓄、中间代收业务等面向客户的全部业务的劳动组合形式。
实行综合柜员制的营业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好的内部管理基础,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控制约机制完善。
(二)、设有远程授权中心、事后监督中心,能够实行业务办理远程审核授权,以及能够实施全面、及时的事后监督。
(三)、综合业务系统时行业务处理时,每个柜员配置一台电脑终端及打印设备,高性能的防伪点钞机及其他的办公设施。
(四)、有完善的、先进的电子化监控设施。营业厅内外安装监控录像设备,所有业务操作必须在监控范围内进行操作。
(五)、营业柜内等基础设施符合安全保卫要求,保障营业人员及资金的安全
二、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按照柜面发生的各种业务类型,综合柜员所面临的各种操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账户管理风险,主要是对个人或单位资料及填写要素审查不严,造成开立的账户存在洗钱的行为,甚至对商业银行造成一些名誉风险。
2.凭证审核风险,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主要是收入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
3.往来类业务风险,主要是一些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银行与企事业单位对账不及时的问题,挪用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为自己所用。
4.重要空白凭证、公章等管理风险,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国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结算业务一手清,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现金业务风险,主要是在现金业务开展中,由于制度执行不力造成内控制约不健全,由此引发尾箱、金库管理上门收款、大额现金审批、调缴款等环节产生的涉及现金安全的各种内部风险隐患。
三、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的防范
(一)强化内控机制。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金融服务与业务办理必须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在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又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综合柜员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用来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如果制度本身存在漏洞,或者已经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那就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结合商业银行对各自业务制度进行清理,在全面综合考虑各项业务特点上,建立统一的、标准的,操作性强的柜员岗位责任制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会计检查不能游玩形式,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但还应制定一些有效的奖励办法,对那些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工作提拔,通过以上措施的建立,鼓励业务人员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
(三)提高综合柜员技能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综合柜员队伍的素质,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柜员队伍。为此,我们需要明确营业柜台岗位的最低人员数量配置要求,保证一线人员的数量,确保内控机制的落实。对柜台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业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了,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柜台人员的积极性,对柜员发现有不良嗜好的人员要调离要害岗位。
参 考 文 献
四川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柜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