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析成本与费用的联系与区别

浅析成本与费用的联系与区别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5 00:11:50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析成本与费用的联系与区别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408
目 录
成本、费用的内涵…………………………………………………….4
(一)成本的内涵…………………………………………… …………4
(二)费用的内涵…………………………………………… …………5
二、成本与费用的联系…………………………………………………… .6
三、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7
四、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8
内 容 摘 要
成本与费用是两个既有互相联系又存在重大区别的会计概念,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一直是将成本和费用混为一谈,即使是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反映的也仍是“费用计入成本”这一观点,即费用分摊到产品或劳务构成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不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的费用,如管理费用等,则被称为期间费用或者期间成本。不难看出,这里的成本和费用所涵盖的内容基本相同。这所谓的“费用的对象化就是成本”的错误观念已经在中国的广大会计人员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严重制约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关键词:成本;费用;联系;区别
浅析成本与费用的联系与区别
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也是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成本与企业特定资产或劳务相关,而费用则与特定期间相关;成本是企业为取得某种资产或劳务所付出代价的量度,而费用则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金额;成本不能抵减收入,只能以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费用则必须冲减当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但成本通过“资产化”,再通过耗费过程可以转化为费用(即:成本资产费用),如企业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购置某项设备而发生支出,形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并构成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资产)。如果设备是用于生产产品,则每期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按一定的方法计提的折旧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资产成本);如果设备是用于管理目的,则将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各期的管理费用(资产费用)。又如,为了生产产品,企业必须采购材料而发生支出,从而形成材料的采购成本。材料验收入库后,采购成本转化为企业的存货成本(成本资产),如果企业领用材料用于办公,则存货成本转化为管理费用(资产费用);如果领用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则存货的成本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本成本),产品完工验收入库则生产成本又转化为存货的成本(成本资产),将产品出售,存货成本则转化为销售费用(资产费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成本不可能直接转化为费用(即:成本费用),费用则更不可能转化为成本(即:费用成本),所谓“费用的对象化就是成本”是与费用概念相悖的。长期以来,某些人正是利用人们对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的误解,来达到进行财务造假的目的的。如,该计入资产成本的支出而计入费用或该计入费用的支出而计入资产成本,故意混淆资产成本与费用之间的界限,达到他们随意调节利润的目的。这里还必须明确的是:成本是对象化的支出,而不是对象化的费用,没有对象的支出(除收益性支出,偿债性支出,权益性支出外)只能作为损失处理。同样,如果有对象的支出,但是不合理不必要的支出仍然不能对象化为成本,而应该作为损失处理。 
一、成本、费用的内涵
 (一) 成本的内涵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成本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付出代价的量度,即产品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而广义的成本指的是企业为获得一项资产或一项劳务而付出代价的量度,除指产品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外,还包括固定资产成本、材料采购成本、投资成本等。
成本的构成内容要服从管理的需要,并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而发展。国家规定成本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
1、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2、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资料(手段)的价值; 
3、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企业厉行节约,减少损失,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对于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里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也列入产品成本之中 。此外,对某些应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进行分配的部分(如财产的保险费用等)也列入产品成本。这说明产品成本的实际内容,一方面要求反映成本的客观经济实质,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国家的分配方针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把某些不属于C+V的内容列入成本,而把某些属于活劳动耗费性质的费用列为营业外支出或从留利中开支。
成本作为资本耗费,发生于生产过程,而补偿价值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范畴;作为商品的所有者的经营者为首,常常会对分配领域的一些支出,列作生产成本,导致实际补偿价值和已经消耗的C+V+不一致。
成本按不同角度分类有各种形态:计划成本、报告成本、个别成本、社会成本、试制成本、正式生产成本、正常生产成本、非正常生产成本、设计成本、预测成本等,各自体现不同范围或不同含义的成本,各有不同的作用。如正常生产的社会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主要依据之一,非正常生产成本或个别成本一般不能作为定价依据,而仅仅是该企业考核自身盈亏的数据之一。
(二)费用的内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
费用包括营业费用与营业外支出(损失)。作为损益表要素的费用,还有一种狭义的理解,即指营业费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便是采用这种狭义的费用概念,将损失作为一项与费用平行的收益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采用上述广义的费用概念。会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费用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1.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资源。这种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费用二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资产流出,它与资产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反。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通常,企业的资金流入(收入)会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相反,资金流出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形成企业的费用。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的支出是不应归入费用的。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的支出是不应归入费用的。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偿付一项债务,只是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的等额减少,对所有者权益没有影响,因此,不构成费用;又如,企业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这一资金流出虽然减少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其属性是对最比利时利润的分配,不是经营活动的结果,也不应作为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表述为: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等,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成本与费用的联系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成本虽说也是一种耗费 , 但有和费用不是一个概念。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 ( 如某工程程 ) 而言的;费用 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费用与成本都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的而发生的支出 , 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 并需要由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收入来补偿。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 , 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 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的汇集,两者在经济内容上是一致的,并且在一定情况下费用和戚本可以相互转化。 费用与成本都是耗费与补偿的统一。不管是费用或是成本,它们的发生都伴随着企业一定资财的花费,均会导致企业有关资产的流出或对一定负债的承诺。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经营性资财耗费,必然会表现为有关的费用或成本。当然企业发生一定费用与成本也必然要求有新的资财流入以求补偿。可见费用与成本是耗费与补偿的统一。从计算当期利润的角度来看,成本是费用的一部分,即费用包括了成本。在会计期末,遵循配比原则,把有关的收入和相关的费用相互配比,计算本期利润(或亏损)。
.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 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
成本作为生产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节约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从概念体系的科学性和人们的使用习惯来看,用成本概念来表述资产变换过程中的耗费比较合适。不论如何表述成本定义,我们始终可以将资产形态变换过程中的耗费理解为成本。如用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被消耗的货币资金形成所购买的原材料的成本。同理,生产产品等发生的材料、人工耗费也构成产品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曾经将成本定义为企业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这一定义的外延相当广泛,远远超出了产品成本(劳务成本)概念的范围而延伸到一切发生消耗的项目上。后来这一定义被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修订为:成本是货币计量的,为取得或即将取得的商品或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其他资产、发生的资本股票、提供的劳务或发生的负债的总额。这一定义同时对“商品和劳务”作了较为广义的解释,存货、预付费用、厂房、投资和递延费用都包括在内,使成本的概念在外延上突破了产品的范围。成本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已耗成本是那些不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需要作为当期费用处理的成本,如已经销售产品的成本等。未耗成本是那些能产生未来收入的成本、成本资产,包存货、预付费用、厂房、投资和递延费用等,这些成本在成为已耗成本之前可能从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费用和成本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两者的联系在于,成本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针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如某产品、某批产品、某生产步骤等)对当期的费用中。两者的区别是,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三、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企业一定期间内的费用构成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本期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以前期间发生而应由本期产品戚本负担的费用 , 如待摊费用;也可能包括本期尚未发生、但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 , 如预提费用;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可能还包括部分期初结转的未完工产品的戚本 , 即以前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企业本期发生的全部费用也不都形成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 , 它还包括一些应结转到下期的未完工产品上的支出,以及一些不由具体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
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是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在就成本和费用的不同进行一下具体分析,以便更清楚的理解其内在的区别:
  1、内容不同。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它费用。 
  2、计算期不同。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账户和原始凭证不同。费用是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账户是生产成本等。产品成本是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账户是库存商品等。 
  6、总额不同。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7、作用不同。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四、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发生的总体费用水平或某类费用发生的金额大小有其自然规律,按照管理会计学的观点,企业发生的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用公式表示为:A=B+XC,其中A是费用总额,B是固定费用,C是单位变动费用,X代表产量或与产量对应的营业指标(如收入指标等),从这个公式来看,当企业处于一定的营业规模时,其费用总体水平是大体能够估算的,这个公式也可以用于某项具体费用的量化,如销售人员的差旅费通常与企业的销售规模相适应,但又不是成正比例的关系,企业可根据其长期指标统计得出销售人员差旅费的上述函数模式,如某企业报销办公费用应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一个小企业不可能动不动就报销三五万的办公费用,这就是费用金额大小与营业规模的相关性;企业的总体费用是由各种具体的费用所构成的,对一些常规的费用与企业的营业规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长期来看,这种比例是按照一定的趋势变动的,比方说广告费,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的比例较大,在产品的成熟期,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的比例可能较小,这就是费用的相对比率与企业营业规模的相关性。
如果企业有虚列费用,那么企业在虚列费用时,如虚列的金额过大,虚列的范围过广,自然就会打破这种费用列支的相关性标准,对企业列支费用的相关性审查认定,通常是执法机关及审计税审人员,对企业进行费用审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审计审查实务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审计方法。
以下一些意见: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是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 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为国际积累资金奠定坚实的基础;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消耗同生产成果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最佳组合;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同生产技术的关系,把降低成本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起来;节约材料消耗,降低直接材料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直接人工费用;推行定额管理,降低制造费用; 加强预算控制,降低期间费用;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赵平,《成本、费用和支出的关系》.辽宁经济,2007年第2期
2、姜明,《会计学中支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涵义及其关系》,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2期
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黄启国,《成本会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 下一篇企业财务制度设计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