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2
(一)、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2
1、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2
(二)、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3
1、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3
2、传统的手工核算不能满足需要3
(三)、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4
1、在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5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5
(二)、会计软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5
(三)、会计电算化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5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5
三、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6
(一)、对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足够认识6
(二)、缺乏电算化综合性人才7
(三)、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7
(四)、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性风险7
四、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培养力度………………………………………………10
(二)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11
(三)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11
(四)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化…………………………………………………………12
(五)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13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
近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走进了企业代替了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简化了很多复杂程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次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对策 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要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内外两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别是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单靠手工会计的操作难以做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仅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质量上(如正确性。完整性、相关性、及时性等)以及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手工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只有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运作,才能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只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
(一)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
1、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二)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
1、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
2、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三)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
1、在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
(1)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系统的效益。
(2)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从我国电算化会计经历的二十几年的历史来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应看到,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网络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
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不少地方,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很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会计电算化的管理部门未能将其摆到应有的位置,基本上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位本身的事,财政部门不要干预,因此,未能进行有利的推动,单位的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买台微机给财政部门,手工记账和微机记账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用微机打出字记账清楚,搞不搞无所谓。而且有一些财务负责人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1、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3、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帐”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386、486、一直到奔腾4机型换了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滞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4、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会计软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再结合其他数据形成管理数据库,经过分析和计算后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的预测、决策依据。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
(三)会计电算化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
很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满足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没有考虑相关部门如人事、仓库、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动态信息;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有关的原始资料还没有实现通过互联网来传递、存储、网上开票等;又忽视了网络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的功能,没有利用互联网来披露财务及相关信息。另外,不同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也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电算化不仅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如软硬件维护。但目前大多数的企业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熟练操作会计核算的老一代的会计人员不精通计算机,新的财会人员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通过会计电算化资格考试也只是掌握应对考试的小部分内容,一旦遇到超范围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只能与软件维护人员共同解决,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只懂计算机,不懂财务,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成了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对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足够认识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单位已经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缺乏足够认识,满足于现状。他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对企业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二)缺乏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的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机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知识拿个证而已。
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缺乏,没有系统性
(三)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
(四)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性风险
目前,不少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首先,我国企业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较多,也有企业使用的是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这些软件水平参差不齐,核算与管理功能也有差别,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市面上的盗版会计软件也很多,而盗版会计软件根本无法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稳定
其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如果没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很容易通过后台数据库直接读写这些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增删修改等操作,使会计数据丧失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电脑没有做到专机专用,接入外网用来日常办公,如果缺乏有效防毒措施,极易被病毒感染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有的电脑没有安装UPS,突然断电后也会导致数据丢失。
四、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培养力度
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的培训。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是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议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互相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三)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
1、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管理。
(1)软件行业要做到软件开发标准化,开发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三高”软件;软件设计从系统分析入手;采用模板化设计;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2)从学习的用友软件来看,虽然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主要是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对于数据分析和管理方面的功能不齐全。针对软件的设计要向数据分析和管理方面的方向发展。
2、保证软件的安全。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网络存在很大的风险。如何让进行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时一个问题。而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
(1)记账、结账前的数据备份;
(2)备份,比如UFO报表需要另外拷贝
(3)数据恢复
(4)数据检测
(5)删除往年数据
(6)改口令
(7)日志管理。加强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特别是各个模板的维护。
3、最重要的是企业要选择符合企业性质的财务软件。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可以选用用友、浪潮等大型软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核算的,功能较少的通用性的财务软件。
(四)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化
针对网络的安全除了要对日常的会计电算化维护,还需要对计算机的环境维护和网络等线路维护。比如:私用U盘不能在公共电脑用侯插入财务电脑;财务电脑不给连网;财务电脑不可以浏览网页,可以进行简单的传输文件;不可以下载应用软件,以防插件带病毒;防止意外断电导致数据丢失等等。
(五)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
范化管理电算化行为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做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另外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其次,国家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国家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好的法制环境。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的运用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提供有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着重依靠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熊细根,李峻峰,《会计电算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 月,10-15
[2]李梁,《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7月156-175
[3] 宋磊,《对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几问题的思考》,《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年第76期
[4] 于凌云,《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探折》,《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年第77期 [5] 中华财会网《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思考》2003年7月30
[5] 刘长河,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