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二、推进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三、通过研究电算化引发的思考
内 容 摘 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深远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互联网使得财务会计系统的环境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1、人们对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 在电算化起步比较晚的中国,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在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中小型企业,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原因不单纯是经费短缺,更主要的是企业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2、会计软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1)首先,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偏核算轻管理。会计电算化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但我国大部分单位只重视报账,忽视管理,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核算内容较多,至使会计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预算、分析等模块,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功能有够不全面,限制了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2)其次,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其通用性普遍较差。大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庞大,企业难以针对自己的需要选择完全适合的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可能会从不同软件公司选择合适的模块,而不同的公司生产的会计软件又不能做到无缝对接,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更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如人事系统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再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没有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只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目的是为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做到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如病毒,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很难保证不会泄漏。3、会计电算化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 我国目前电算化仅限于会计系统,而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是紧密相关的,如人事信息涉及到会计上的工资核算,业务部门的信息涉及到会计上的销售和购进的核算,凡此种种,各部门的信息发生变化随时都会引起会计核算数据的变化,而我国的会计软件极少有能“真正”做到“事件驱动”系统的,往往是各部门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各自的管理活动,不能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共享,这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4、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电算化不仅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如软硬件维护。但目前大多数的企业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熟练操作会计核算的老一代的会计人员不精通计算机,新的财会人员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通过会计电算化资格考试也只是掌握应对考试的小部分内容,一旦遇到超范围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只能与软件维护人员共同解决,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只懂计算机,不懂财务,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成了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推进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应采取以下主要举措: 1.更新观念,加强认识。企业领导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即使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应适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兴起的新形势,结合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方法,对现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更新。 2.用法律手段来统一和规范会计软件标准,提高会计软件质量。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致使不同的软件开发商生产的软件品种多、软件数据格式及模块划分不一致、数据接口不兼容、质量参差不齐,应通过规范软件标准、加强软件质量管理和强化商家售后服务,实现会计软件的标准化,电算化软件的各个模块划分统一,并生产成“标准件”,可以实现不同软件的无缝对接,以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3.提高开发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会计电算化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的道路。对软件开发企业来说,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关键取决于软件开发人员素质和大型系统软件的实施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会和计算机业务的双栖人才至关重要。 4.实现我国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使得财会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 5.会计软件开发走国际化的道路。目前国际会计软件具有的特点是:支持多种语言、支持比较会计、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软件各模块高度集成、全新架构管理型会计等。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国内的企业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市场接轨,它们所使用的软件也必须与国际接轨。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应注意全面考虑产品的开发性,如软件支撑环境(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类型)、开发方法和工具、软件结构、网络技术等,使软件能够跨多种平台运行、多语种支持,多种应用系统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等等,更好地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服务。
三、通过研究电算化引发的思考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传统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主要体现在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上。发展至今,会计电算化已是一门融合了现代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等各方面,既替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实现了对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使得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升,既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众多机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理论和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难题,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张新平.ERP战略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7
[2]邓库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5.1
[3]王文京.企业信息化是全球竞争的通行证[J].中国青年.2006.2
[4]刘利军.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J].商业会计.2004.11
[5]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6]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7]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张辉。会计电算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