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前言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通
2.2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单一、形式较为落后
2.3内部审计没有引入风险导向
2.4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不完善
3.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3.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2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式
3.3引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
3.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4.小结
内 容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根源,提出改进的措施,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式,引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关键词 企业 内部审计 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探讨
1前言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形式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人们对内部审计产生高度重视。目前,国外企业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在公司内部设立内部审计这一职能部门,与外部审计的有效的沟通,这不仅保障了公司的有效运行,也为公司省去了一大笔的外部审计费用,然而,就中国国内而言,人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对形成合理的公司内部组织机构,推动公司的治理目标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深远的负面作用。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理论起步较晚,实践性较差,目前国内公司内部审计职能还存在着众多缺陷。
2.1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重要保障之一,如果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则会直接威胁到内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给予了独立性明确的含义,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及相关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没有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和独立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是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而言的,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听命于管理层,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者服务,这就造成了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2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单一,形式较为落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内审工作仍然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工作内容也局限在财务信息的“纠错”这一阶段,大部分是事后审计,而非“防御型”审计,这种只关注财务信息,而不涉及对组织的经营管理进行审计,是很难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根本性问题解决的方案。
2.3内部审计没有引入风险导向
当前社会,人们对于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机构日益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考虑组织整体的风险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在高风险社会中产生的,其基本思想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分析各风险因素之后,确立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水平,然后以此确定内部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然而,一些公司并没有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风险审计的了解还不深入,对企业风险的关注程度还不够足,这不仅威胁到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更不利于企业从宏观上把握自身所存在的风险。
2.4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部完善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许多企业在实现各部门信息化的同时,页逐步开始整合与集成其信息化应用系统,然而在财务与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人们却没有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过程,通过收集和审核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维护数据的完整、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使被审计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企业的内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等方面做出评价,然而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不玩啥呢,就难以发挥其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的作用。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对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3.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从企业财务部门中彻底剥离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权威性。除此之外,企业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意识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坚守职业道德的一部分。
3.2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式
企业的内部审计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财务审计方面,要向管理审计过渡,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产物,是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方向的监督、检查以及评价,从而优化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来说的,它的优点是从更加根源的地方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在这里,建议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只能进行改革,不仅对财务账目进行审计,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进行审计,从审计业务项目发展成为审计业务系统,在控制系统中选择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一步解决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且审计不能只注重事后,事中审计,还要加强事前审计,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有效防止企业损失的发生或将损失降至最低。
3.3引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被审计单位的系统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其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财务审计页更加具有可靠性,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分析性符合的方法被运用其中,不仅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还要对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测试的质量,此外审计人员要从根源上解决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企业运行过程中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3.4.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人类来说是个巨大的飞跃,然而其对于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只有在保障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下,此系统才能有效的发挥内在的所有功能,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审计的要求也愈加强烈,内部审计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保障了会计人员正确有效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同样,在信息化社会中,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于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建议公司在设立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基础上,添加精通计算机网络的内审人员,设立专门的由内审人员、风险评估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组成的特殊小组,运用计算机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分析系统运行的文件和安全记录,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4.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如何完善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优化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降低决策风险等重大课题引起了企业的高度关注,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若要妥善的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我国的企业既要设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把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确保它与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和外部审计师及时有效的沟通,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都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企业在积极大胆的借鉴国外先进的内部审计经验的同时,要把其经验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是内部审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 考 文 献
[1] 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审计研究.2006(1)
[2] 贺颖奇,陈佳俊.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审计研究.2006(4)
[3] 刘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商业会计.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