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11:16:51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260
目 录
摘要......................................................2
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现状.............................3
1.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3
1.2融资担保为主流,其他业务迅速增长.....................3
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3
2.1政府不适当干预和政策的不连续...........................3
2.2规模小,资金分散,风险较大.............................3
2.3缺乏对担保机构的法律规范...............................3
2.4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4
2.5缺乏专门从事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价方面的人才...............4
2.6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歧视现象.......................4
3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4
3.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组织形式...................4
3.2与银行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4
3.3建立资金补偿制度,保持资金运行持续性...................5 
3.4强化基础管理以适应市场竞争.............................5
3.5完善有关中小企业担保法律...............................5
4.我国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中的尝试..........................6
4.1与银行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案例.......................6
4.2不断扩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单位规模.................6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摘要:近年来,中国信用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和发展壮大,各级担保机构的建立,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刚刚起步,担保机构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制约着信用担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担保机构健康、规范地发展。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运作能力和运作效率,并且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因此,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机构的现状和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关键字:政府干预 风险共担 缺乏规范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现状
1.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从1993年全国信用担保机构试点起步直至2008年初已增加到4717家,年均增长125%。”【1】从担保机构的性质看出现多种担保机构并存的现象,但政策性担保机构仍占主导位置。
1.2融资担保为主流,其他业务迅速增长
 信用担保品种虽然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但目前来看融资信用担保仍为中国担保机构开展的主要担保品种。不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担保需求多样化趋势担保机构逐步开展了一些适合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的商业性担保品种,如票据担保,履约担保等。
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政府不适当干预和政策的不连续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如果政府行为得不到制约,政府可能会以出资人的身份不适当干预担保业务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机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资金上的支持,如果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发生调整或减少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注入,那么担保机构将无以为继。
2.2规模小,资金分散,风险较大
我国对担保行业准入门槛低造成担保机构发展过快,因此虽然数量多但质量却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大多数担保机构规模过小。据调查注册资本超过一亿的担保公司所占比例不足5%,这就制约了当前担保机构可运用资金规模,难以发挥担保资金的最大价值,风险也随之增大。
2.3缺乏对担保机构的法律规范
 从目前颁布的法令来看,解决了企业间债务及保护银行的债权,立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显然不够。而部门规章立法层次较低,效力有限,难以对担保业整体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整,难以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而在没有法律法规保护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正经受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考验。
2.4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银行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在保证方式选择上,银行则要求中小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中小企业 担保机构处于被动地位。
2.5缺乏专门从事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价方面的人才
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真正懂得风险控制和信用评价的人才极少,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判断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担保机构为了控制自身风险,不得不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足额的财产作为反担保,严重制约了担保机构的业务发展空间。
2.6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歧视现象
2003年1月1日《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在此之前,中央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中小企业需要,对中小企业明显重视不够。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容易产生信贷风险,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由于人们观念的束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3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3.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组织形式
县以上应当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条件的乡镇、办事处也可建立担保机构,出资机构也应向多元化发展。规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3.2与银行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
 我国目前运作质量较差的担保机构与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合作方式均为担保机构承担全部风险责任。按此模式运作下去担保机构迟早面临生存问题。中小企业信用的建立是分担银行风险,而不是完全接受银行风险以使银行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的收益。“担保责任分担比例应当按照分散风险的原则,由担保机构和银行市场方式确定。担保机构应该避免全额担保。只有与银行风险共担,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利益才是一致的,”【2】才能有效地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对目前国有银行不愿意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做法,人民银行应该引导各专业银行在风险分担、放大倍数和业务上开展与担保机构的积极合作。
3.3建立资金补偿制度,保持资金运行持续性
现阶段我国属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非营利性的,保持持续发展主要靠两方面,一方面靠规范管理,规避决策风险;另一方面靠持续注入资金保持一定规模。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是一次性投入少量资金,有时是几千万,有时甚至只有几百万,如此小的资金规模很难担保收支平衡,这可能导致担保机构从事其他业务以维持运转,因此政府投资的担保资金不宜过少也不宜分散,应该要达到一定规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财政收入等,企业经营存在市场风险是很正常的,不能仅以收入来判断经营的好坏,要制定合理的中下企业担保绩效评价指标等,并根据经营情况注入资金寻求发展空间。
3.4强化基础管理以适应市场竞争
一是合适的组织机构。管理活动的推行是以组织为前提的,“统一领导、职责明确、高效精干”的组织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完善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工作规范和激励机制,且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现代化的办公手段。现在多数金融机构,都在网络建设上不惜巨资,一来办理业务便捷,二来可以实现客户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查询,可以了解客户的信用记录,有效地规避风险。此外信用担保机构实行办公现代化可以实现数据化决策与主观决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并重的目的。四是专业化的人才。“现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担保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建立起相关人才的引进、培训和激励机制,为其商业化运作提供人才支持。”【3】   
3.5完善有关中小企业担保法律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保护担保行业。现有的相关法律比较分散,难以对担保行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反观国外都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已刻不容缓,其宗旨应包括:首先是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应当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和运作,建立社会化的保障和支撑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我国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中的尝试
4.1与银行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案例
深圳银保合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雪中送炭的服务,业务将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倾斜。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倬伟介绍,为帮助深圳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该公司加大了对资产在800万元以下企业的支持,支持力度从36%提高到38.8%。
此外,深圳担保机构将利用各种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自身信用,并与银行联手开发新产品,不断扩展银保合作空间。深圳市信用担保同业公会会长叶小杭透露,下一步,深圳的银行和担保机构将围绕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出创新方案,把中小企业从原来的信贷市场推向资本市场,从间接融资发展到直接融资,从单纯担保发展为更有效的担保投资组合。
4.2不断扩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单位规模
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扩大单位规模的公司,09年5月26日,黑龙江分公司在哈尔滨市揭牌,这标志着全国首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单位再一次扩大了规模。 
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起,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政策性区域再担保机构,是全国首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单位,公司资本金规模50亿元人民币,首期注册资本金30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吉林长春市。黑龙江分公司是继吉林分公司和内蒙古分公司后成立的第三个分公司。 
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成立后,为黑龙江省再担保运营体系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分险服务,发挥政府信用引导市场资源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完善和信用体系的形成,分散和控制风险,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6日,刚刚揭牌成立的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还与中国银行股份公司黑龙江省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哈尔滨分行、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社4家银行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哈尔滨市均信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地市级担保机构签订了首批加入东北再担保运营体系合作协议。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将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带来发展,这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能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规范、完善和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

参 考 文 献
①文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P23-P24 
② 罗玲.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5). P18-P20
③刘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金融,2007,(21).P19-P2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中小学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 下一篇成本控制问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