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防城港市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中引入电子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防城港市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中引入电子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11:07:00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防城港市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中引入电子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829
目 录
 一、当前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规跨蔗区抬价抢购甘蔗,蔗源管理混乱导致恶性竞争、效益降低、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
 (二)成品糖税控计量仪的使用存在管理盲区,对甘蔗收购环节的监控作用有限。
 (三)税负不够统一,制糖企业意见颇大。
 (四)驻厂读数管理增加税收成本,不利于税企和谐。
 二、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一) 总体构想:视频实时监控,数据高度集中,网络数据比对,全程实施监督,将现行的“人海手工”管理转化为“人机结合管理
 (二)运作思路: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管住收购环节和出糖、销售环节的:“进”和“出”两个口。
三、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和成效分析
 (一)有效遏制榨季期间争抢蔗源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糖税征管,破解糖税管理难题。
 (三)税收管理成本明显降低。
 (四)强化糖税精细化管理,确保糖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六)公平税负,为制糖行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内 容 摘 要
 
制糖企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很多个县(市),制糖企业所创造的GDP占着很大的比重。广西防城港市就是一个重要的产糖市,糖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管理对于政府、企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制糖企业的增值税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制糖企业在原料的收购、生产过程中的产糖率和销售不好管理,很多制糖企业人为的在调整原料的收购、产糖率和销售价格。因此,对于制糖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善征收管理中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的办法。税务部门对于做好制糖企业的增值税征收管理问题,不但能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更能促进制糖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
[关键词]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防城港市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中
引入电子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广西防城港市是一个港口城市,管辖下有防城区、港口区、东兴市和上思县。顾名思义,它的交通、海上运输和边贸占据着城市发展的经济名脉。但还有一个产业—制糖产业,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防城港市上思县,整个县城的经济都是靠制糖业的带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税收,增值税在税收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在征收管理中,制糖企业的增值税管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利用信息化技术搞好制糖企业的增值税管理成为一个趋势。现就制糖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做出一些探讨。
 一、当前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糖业是防城港市的重点税源行业,是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10/2011榨季,全市3家糖厂共压榨甘蔗295万吨,产糖29.5万吨,实现应交增值税3.4亿元,其中上思县的糖税收入占当地全年税收收入的60%-70%,制糖业税收收入占产糖县税收收入的比重之大已凸显糖税管理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制糖业的增值税管理都是市国税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市对制糖行业的增值税管理历来非常重视,从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先后制定了驻厂管理、储税放行、税控计量、纳税评估等多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违规跨蔗区抬价抢购甘蔗,蔗源管理混乱导致恶性竞争、效益降低、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  由于蔗源不足,多年来每到榨季便爆发甘蔗“抢夺战”。制糖企业由于本蔗区蔗源不足,便违规抬价跨蔗区收购甘蔗,自己的甘蔗被“抢”了,就要想方设法去“抢”别人的甘蔗。甘蔗外流就意味着企业恶性竞争、效益降低、财政收入减少。2010/2011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政府指导价为每吨491.81元,而争抢甘蔗使平均收购价格提高到每吨505元。抬价收购使企业增加进项抵扣而减少增值税约660万元,同时加大企业收购原料蔗成本进而减少企业所得税。  (二)成品糖税控计量仪的使用存在管理盲区,对甘蔗收购环节的监控作用有限。  防城港市从2001年起推行使用成品糖税控计量仪,从近10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在降低征管成本、保证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管理盲区。一是税控计量仪故障频繁,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近年来,基层管理分局经常反映税控计量仪在榨季期间频繁发生故障,无法正常抄表读数。究竟是设备老化形成的自然损坏?还是企业方为逃脱监管而刻意制造的人为损坏?由于出糖口车间缺乏实时视频监控而无从查究。二是只注重出糖环节的“出”口管理,而忽视甘蔗收购环节“进”口的监控。出糖率是影响税收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糖量占甘蔗收购压榨量的比例就是出糖率,也就是说,只有在出糖量与甘蔗收购压榨量是真实可靠,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出糖率。税控计量仪只是把出糖数量的真实性控制住,而甘蔗收购压榨量的真实性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两者难以兼顾,管理效果有限,更何况制糖企业的甘蔗收购的“进”口环节是使用管理漏洞较大的收购发票。以上上糖业公司为例,公司为了减轻增值税的税负,在生产过程中人为的调低产糖率,在糖料蔗的收购中,提高收购价格抢夺靠近自已蔗区的原料蔗,提高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三)税负不够统一,制糖企业意见颇大。  长期困扰税务机关的制糖企业甘蔗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差异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从2010/2011榨季情况看,同一榨季,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差异较大。榨季甘蔗平均收购价,防城糖业公司600元/吨,上上糖业公司505元/吨,昌菱糖业公司502元/吨,企业之间最高的600元/吨,最低的502元/吨。榨季蔗糖平均售价,防城糖业公司6750元/吨,上上糖业公司6540元/吨,昌菱糖业公司6800元/吨,企业之间最高的6800元/吨,最低的6540元/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甘蔗收购价和蔗糖销售价格差异较大,税收负担不一形成不公平的竞争,制糖企业意见较大。  (四)驻厂读数管理增加税收成本,不利于税企和谐。  驻厂跟踪管理是防城港市糖税管理的传统方式之一,其做法主要是通过在糖厂榨糖期间派员驻厂,24小时对成品糖的产量进行记录监控。一直以来,这种管理方式在市税改初期的糖业税收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一定的成效,以致至今仍在沿用。但是,由于驻厂跟踪管理一直采取人工记录方式,从税收成本的角度来讲,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增大了税收成本;同时,由于人工记录受人为因素较大,往往难免造成掌握蔗糖的产量与实际产量有一定的误差,既可能造成税收流失,又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一定的干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纳关系。况且,这种做法效率较低,已经不适应当前制糖业全面改制、纳税主体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形势,驻厂跟踪管理的管理效果正逐步退化。若不及时改变这种通过“人海战术”来堵塞糖税管理漏洞的做法,只会使国税部门陷于 “吃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因此,必须对现行这种驻厂跟踪管理的土办法进行改革。  二、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一) 总体构想:视频实时监控,数据高度集中,网络数据比对,全程实施监督,将现行的“人海手工”管理转化为“人机结合管理  借助科技手段,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收购、加工、销售环节的管理;解决目前制糖企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跨区抬价收购甘蔗造成蔗区收购秩序混乱,甘蔗收购价格、蔗糖销售价格难以核定和出糖率低、账外经营导致税收流失的三大难题。具体内容归纳起来是:视频实时监控,数据高度集中,网络数据比对,全程实施监督,将现行的“人海手工”管理转化为“人机结合”管理。把全市3家糖厂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发票开具以及纳税申报情况实施视频监控;通过电子眼视频软件系统采集制糖企业甘蔗进厂、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信息,远程传输到税务机关基层分局、县局、市局三局监控平台,由系统进行比对,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视频实时监控。  (二)运作思路: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管住收购环节和出糖、销售环节的:“进”和“出”两个口。  1.收购环节。建立蔗农基础信息库,包括种植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种植面积、甘蔗价格、甘蔗估产量、运输距离、运输费用等。开具收购发票前,必须经过收购发票开票子系统比对认证无误后,企业端的系统才能开出发票。收购发票开票子系统是制糖企业电子眼视频监管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比对税务端和企业端的信息,凡收购不是本企业蔗区甘蔗或收购价格高于政府指导价的,系统均无法开出收购发票。通过管理系统的信息比对,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甘蔗进厂数量、收购价格、应付甘蔗款和发票开具情况。  2.生产环节。3个制糖企业的多个出糖口都安装了税控计量仪和电子眼。糖的包装是100斤一包,企业每生产一包,税控计量仪负责准确计算产糖数量,电子眼视频负责监控出糖车间产糖数据读取安全性,计量数据和图像视频都能实时采集并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上传到主管税务机关的监控平台。通过分析产量和进料量,就能掌握企业产糖的真实情况。  3.销售环节。将制糖企业销售蔗糖价格与中国南方糖网公布成交价进行比对。制糖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价格比中国南方糖网公布的同类产品成交价格明显偏低的,必须说明原因,无正当理由的,制糖企业不能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且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进行核定或调整销售价格。从而有效杜绝企业低价销售产品行为,防止税收外流。  “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管住了收购环节和出糖、销售环节的“进”和“出”两个口。在收购环节的“进”口,管住了农产品收购发票。实现途径主要是进行三个比对,一是比对种植户身份证信息,二是比对种植地址信息,三是比对收购发票开具的票面数据信息。开榨前,制糖企业要根据日榨量确定砍蔗量,然后确定由哪个蔗农砍蔗,并发给蔗农砍运证,砍运证上有蔗农姓名、砍蔗数量、收购价格等信息,这些信息已预先采集在税务端系统基础数据库中。同时,制糖企业每运进一车甘蔗都要过磅,我们在其过磅处安装了电子眼进行视频抓拍,24小时全天候视频监控。每过一辆车,车牌号、甘蔗的数量等信息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实时传回主管税务机关的监控平台。对于甘蔗价格,系统设定的是政府指导价。通过把企业申报的信息和国税机关监控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甘蔗数量不符的,企业开不出收购发票;超过政府指导价的,开不出发票;收购发票上所填价格、数量、金额等不符的,开不出发票;企业收购不是自己蔗区的甘蔗,也开不出发票。不能开具收购发票,意味着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不能计入生产成本,收购非本蔗区的甘蔗得不偿失。这样,蔗源管理混乱、抬价收购甘蔗、随意开具收购发票的行为得到了根本遏制。在出糖、销售环节的“出”口,一是在出糖口使用税控计量的基础上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杜绝人为破坏数据读取的现象;二是管住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中国南方糖网站采集当天防城港站台交货价格与制糖企业已实现销售的开票价格进行比对;掌握企业购销合同、库存情况,及时跟踪监控制糖企业成品糖销售时间、数量、价格,防止制糖企业滞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滞后纳税申报。由于制糖企业从甘蔗收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都纳入税务机关的可控范围。甘蔗收购环节的真实性得到解决,蔗糖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监控住了,制糖企业的税收管理基本到位。  三、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和成效分析  (一)有效遏制榨季期间争抢蔗源问题。  由于制糖企业预先和蔗农签订了收购合同,并将蔗农种植情况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备案,制糖企业超范围收购或收购未经备案农户的甘蔗,开票系统不能开出收购发票,也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长期困扰地方政府的跨区抬价抢购甘蔗和随意开具收购发票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进一步完善糖税征管,破解糖税管理难题。  在运用成品糖税控计量仪基础上引入电子眼实施实时监控,变落后的“人盯人、人防人”的尴尬人工管理为电子眼实时视频监控的“人机结合”管理,及时将税收管理从“人海战术”的束缚解放出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糖税管理水平;这将是糖业税收管理继使用税控计量仪后的又一新突破,也是科技兴税的集中体现。  (三)税收管理成本明显降低。  过去,对糖税管理主要依靠组织多名税务人员“三班倒”,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管理、记录。推行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后,基层征管人员只需坐在监控平台前,足不出户即可对制糖企业的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视频监管,随时提取和分析相关数据,既提高了征管效率,又减少了以往驻厂补贴、食宿费、交通等经费开支,大大节约税收成本。  (四)强化糖税精细化管理,确保糖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制糖企业增值税管理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等于将制糖企业的收购、加工、销售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实时控管,一切用数据、视频反映制糖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突破制约糖税管理的三大瓶颈,大大提升了制糖企业税源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糖税的及时、足额入库。  (五)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实行24小时驻厂“监管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制糖企业申报纳税真实性不够信任的具体表现。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制糖企业存在收购环节虚大收购价格和数量,出糖环节少报产糖数量、人为调节蔗糖售价等现象而导致出糖率低和吨糖税负低;而企业方更多强调导致出糖率低、吨糖税负低的主要原因是蔗种、气候、土壤、糖份等客观原因。对此,税企双方各执一词,意见不一,但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支持各方观点,而引入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可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其实时监控功能既可印证制糖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解决税企争议,也可为企业堵塞甘蔗收购、出糖环节管理的漏洞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税企互利共赢。  (六)公平税负,为制糖行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使税务机关对制糖企业收购环节和出糖、销售环节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把全市3港家制糖企业的甘蔗收购价格和蔗糖销售价格等各项指标实施统一管理,从而解决往年制糖企业意见较大的地区间或不同企业之间税负不公的现象,有力促进制糖行业良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广西财务与会计》杂志,(2010—2011年)
2、《中国税务报》, (2011年)
3、《广西国税法规》, (2011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降低企业成本途径分析 下一篇通货膨胀会计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