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存货计价会计问题研究

存货计价会计问题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09:47:29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存货计价会计问题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380
目 录
一、合理存货计价的意义
二、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三、存货计价的几种主要方法
四、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
五、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内 容 摘 要
存货是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几种主要存货计价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给企业的利润、税收带来不同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合理地选择存货计价的计价方法。

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比较
一、合理存货计价的意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存货范围确认的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企业的存货通常在流动资产或全部资产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存货价值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由于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存货的计价会直接影响各期和以后务期的财务成果。因此,正确反映存货期末的价值,对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做了不切合企业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造成不利影响。
二、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
 (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
 (二)坚持客观性原则
 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结果,财务分析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营运成本、流动比率、投资报酬率偏低。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三)坚持谨慎性原则
 后进先出法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是“合理地计量销货成本,减少存货利润,从而公允地表示企业财务状次和经营成果”的较为科学有效的存货计价方法。但是,严格来讲,后进先出法所体现的只是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而不是纯粹意义下的谨慎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与另一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在质和量上有因循沿袭的关系,即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在数量和金额上等同于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因此,后进先出法较之于先进先出法导致的期末存货的降低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由于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之间的内在关系,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在一个会计期间降低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减少了存货利润与税金,却相应地在下一个会计期间提高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增加了存货利润与税金。基于企业以现实状况和按既定目标不断从事生产经营的持续经营假设,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后进先出法并不能有效地消除因物价的波动而形成的存货利润。因此,后进先出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做法,而是体现了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的暂时做法。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三、存货计价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按进货先后顺序和各批单价,随时计算发出和结存余额的一种计算方式。存货发出时先按第一批进库的存货计价,第一批进库的存货发完后,再按第二批进库的存货计价,第二批进库的存货发完后,再按第三批进库的存货计价,以此类推。
先进先出法能在发出存货时,就可以确定其实际成本,能把计价工作分散在平时进行,而且能够使存货的价值接近于市价变动趋势。但是每次发出存货都要辨别批次,同时都必须计算一次实际成本,而且同一批发出的同类材料的价格也可能不同。在收发业务繁忙,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会加大计价的工作量。另外由于按这种方式计算的出库实际成本是前期成本,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会使存货发生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账面利润虚增,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
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且这种方法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相等的。
如果企业的主管部门真正将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作为评价、任免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依据之一,就不会轻易选择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而不考虑其服务质量。同时,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一旦发现有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的情况,要追究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其次要追究公司监事会和董事会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使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月购进存货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本期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其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这种方法之需要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不能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实地盘存制。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指以本批购进数量加上账面结存数量的权数,滚动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确定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这种方法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的存货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对发出存货成本的影响,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此成本计算比较客观可信。但是与市价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频繁的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存货核算相当繁琐,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移动平均法只能用于永续盘存制。
 (四)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指后购进的存货的成本接近于近期市场价格,使现时成本与现时收入得到配比,从而比较合理的确认了当期收益。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可以使当期初材料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延迟企业缴纳所得税,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期末材料结存成本是按早期价格确定的,这样也减少了库存材料的资金占用。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造成成本虚增或虚减,而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此方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是不相等的。
后进先出法也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也较为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但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将低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高,利润偏低。
但是,当期销售收入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尽管后进先出法有其不足,但在目前我国国情下,仍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价格昂贵且数量较少的存货。
 (五)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所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如果营运不佳,利润就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是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是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是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个别计价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先按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及结存进行核算,并及时计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月份终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将上述差异分配于发出存货的成本中,将已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四、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导致较低的期末存货、销售毛利、所得税和净收益额;而采用先进先出法其结果恰好相反。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不论物价如何变动,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核算的结果,总是介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但是,上述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一般财务影响又会因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不同时期而产生差异。例如:周转很快、存货积压很少,则后进先出法的优势也不会充分显示。
 (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影响不同的税收结果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或纳税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以达到合理节税目的。例如以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存货成本及所得税的影响。如果存货价格呈下降趋势时,使用先进先出法比较合适;而存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则采用加权平均法比较合适。
 五、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选择合适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存货的特点及存货的管理要求
存货的不同特点也将影响存货计价方法是选择。在存货的实物管理上,一般是“先进先出法”,这是存货内部管理的一般特点,但是在同一存货购入批次较多时,先进先出的管理模式将增加存货发出的工作量和复杂性,此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是最好的。对于不能互相替换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应该采用个别计价法。如果存在大量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个别计价法将不胜其繁,此时,必须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作出选择。
 (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业绩评价
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在存货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将会带来企业销售毛利和净收益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影响财务报表数字的可观性。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如此,后进先出法虽然能够减少所得税,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收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影响以净收益为基础的各种奖励和报酬,最后影响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业绩评价。另外,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经营业绩的比较时,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业绩评价的可比性和正确性。
 (三)税收策划的需要 
虽然不管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加权平均法,纳税人缴纳税款的金额都是一样的。但是纳税人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在一定的纳税年度中反映的存货成本是不同的,进而影响该纳税年度的所得税款分配,把更多的税款转移到以后年度缴纳,起到了延期纳税的筹划目标。
总之,存货计价方法很多,但每一次选择行为都要受环境的制约,根据不用的经济环境、企业状况、企业主体的目标,结合选择的目的认真挑选适合本企业的存货计价法。
参 考 文 献
1、张志远,王汉平.浅谈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5)
2、李玲弟.企业如何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J].商业时代(理论版),2004(24)
3、陈玉菁、陈经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4、陈美丽、郑秀.浅淡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和选.维普资讯网,2009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若干.. 下一篇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