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利益驱动,诚信缺失
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
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行业监管
三、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现状
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执行内控不力
四、培育和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制定一套更可操作会计职能
克服领导短期化行为,改善会计管理体制
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加大惩治力度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内 容 摘 要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会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以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现状,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日益形成,各种经济形式的不断涌现,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收益,也给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企业的发展和会计人员自身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不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的诱惑,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当前,人们痛恨虚情假义,倡导诚信,呼吁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但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一)利益驱动,诚信缺失。
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三)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
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账,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当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会计环境,首先要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大环境的社会风气涉及到各个行业,要靠每一个人去转变,这就要求广大会计工作者,在依法办事,认真执行国家会计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自身约束。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各单位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部门或系统的实际,自行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约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做到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三)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任重而远道,要靠每个会计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就要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专业学习内容之中。应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会计职业都还要从会计专业学生抓起,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其走上岗位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现和职业道德观。使会计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得到升华,得到提高。应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义务感和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四)加强行业监督。
行业自律是会计行业组织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管理与约束的途径。尤其是针对那些尚未引起违反会计法律制度,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可以通过教育,吊销证书等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在具体实行的时候,可以利用行业监管的便利条件,由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也可以另外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三、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现状
(一)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会计工作中,任意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法等。更有一些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这些失范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假账大量盛行。
(二)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询问现岗会计人员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令人遗憾的是,居然有11%的会计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入们的信念之中。另有2%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
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执行内控不力。
近年来,财政部致力于内部控制建设,先后发布了多项具体控制规范。在财政部的引导、推动下,国企确实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定,相继制定、完善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定的再完善,却受到会计人员的冷落,主要问题是内部控制不被执行或执行不力。
四、培育和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非学无以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必须伴随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当前我们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为此,必须在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同时,抓好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一要坚持不做假账,教育广大会计人员正确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客观、公正、公允的处理会计事务;二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税法的培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三要坚持以德值位,强化自身修养,在组织纪律,职业责任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充分履行职,发挥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发挥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
“有为才能有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工作中,在具体的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首先,发挥好对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职能,广度应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大企业算小账,把经济效益一点一滴挤出来。其次,发挥好对各类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计划职能,从会计学的角度,积极参与到各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出谋划策。
(三)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制定一套更可操作会计职能。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西方国家的会计水平要高于我国,不仅在会计准则等方面,而在职业道德方面,我们也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加以消化和吸收,洋为中用。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可以少走弯路。
(四)克服领导短期化行为,改善会计管理体制。
政府要带头认真遵守市场规则,在行使职权时要客观公正;在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时多采用间接调控的手段。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建立一个促使国企领导者从内心不愿造假的机制,激发领导者追求长远利益。另外,市场经济机制是权利制衡机制,与之相配套,会计管理体制也应向多元化发展,如有些地区、部门对国企实行会计委派制。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会计人员俗称“账房先生”,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廉、公、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平易近人、以诚相待的作风。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清正廉洁之风。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中国会计业必将走向世界,其执业水平和执业作风必将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每个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负众望,以严明的制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道德感召世人。因此, 我们相信在广大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学习, 注重自我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会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最终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Ⅱ.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46-.50.
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U.职教论坛,2006(8):3.
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U】.职教论坛,2001,1O. 1
何梦园,袁金明. 从会计人员的职业意识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经济师. 2005, (7)
刘丹. 与时俱进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现代商业2007,(23)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教材.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2009年度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高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