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的成因
三、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核算对策
五、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规避的一般措施
内 容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为了生存与发展,各企业大力开展各种赊销活动,这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数量增加的主要成因,应收账款的增加又引起坏账的发生,因此对于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应收账款发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和应收收账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避免和减少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快企业资金回笼和周转,促进企业资金周转进入良性循环。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核算与管理
应收账款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货款、税金和代垫的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等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收账款数额不断加大。合理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造成很多的坏账,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应收账款的影响。为促进应收账款更好发展,本人在认识到应收账款问题重要性后,本文中对企业应收账款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
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
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企业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二、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的成因
(一)、企业领导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企业营销中往往把扩大销售量放到第一位,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国有企业对领导人的考核,过分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等,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坏账发生额等指标考核力度不足。 ww.w54.com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管理者侧重于日常的成本支出控制,对现金的流出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应收账款及赊销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造成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应收账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虽制度建立了不少,但只是应对上级检查,实际工作中并不按制度去执行、去控制、去考核。最终导致因应收账款而导致的损失,无人追究。日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到位,清欠手段单一,办法不多,力度不够,责任人责任心不强,业务人员变更时交接不清,责任不明等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催收。 (三)、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时间较短,法律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恶意诈骗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趁企业改制之机,钻法规的空子,或破产、或兼并、或重组将资产转移,而债务则由严重资不抵债的原企业承担,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在执法上,受地方保护关系网及执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影响,往往是官司胜诉了,但货款却收不回来,执行难是众所周知的事。 (四)、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配合,造成应收账款清收不及时;有的企业没有建立或坚持定期清查对账制度,长期不同客户核对往来账。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通过定期对账就会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就可能造成债权债务方账面金额不符,给清收货款带来很大困难。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坏账管理制度,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账龄甚至多达几十年,而这部分资产其实早已经收不回来了。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核算对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如果企业把信用标准定的过高,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信用标准
三、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一)促进销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加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赊销可促进销售。因此,在对客户信用进行严格审查后,确定收入很可能流入的情况下,适度利用赊销而增加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经营手段。
(二)虚增利润
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应收账款发生时的会计处理是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从账上看,应收账款的增加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多,但是企业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企业的利润。
(三)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从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上也可以看出,赊销所确定的收入当时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在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很大的情况下,会给企业资金周转增加负担。
(四)坏账风险增强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一般企业实务操作中,应收账款提取坏账率有一个上限,期限再长的应收账款也按照这个上限标准计提,所以其实对于一些账龄太长的应收账款仍按此标准计提未能如实反映企业坏账的风险,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五)增加企业费用
大量应收账款形成必然使管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增加。对于应收账款量多,金额大的企业,除了管理应收账款的财务人员,企业还增设清欠办。清欠人员的差旅费、补贴等各种催款费用支出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当由于欠款发生纠纷不得不进行法律诉讼时,将会耗费企业的大量人力物力。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核算对策
(一)、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如果企业把信用标准定的过高,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信用标准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其结果尽管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但是不利于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相反,企业接受较低的信用标准,则导致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和收账费用增加。因此,企业应在成本与收益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首先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即对客户信用资料调查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一组最具有代表力、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比率作为信用风险指标,根据数年内最坏年景的情况,分别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顾客的比率平均值,依次作为比较其他顾客的信用标准。 (二)、建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由于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四自”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只是在政府的计划指令下进行生产经营,结果导致大量的陈年老账,而且由于应收账款的复杂性,很多时候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组织,专职的人员来处理相关的事宜。对于一些应收账款长期拖下去,难以收回,企业为了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成立一个由市场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公司办、党委组成的清欠领导小组,对陈年老账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安排专职清欠人员逐项进行清理。企业需要对坏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追求责任。坏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较低。应收账款的管理好坏主要取决于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如果说做的好与坏都是一个样,那么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的制度设计的再好,也只能是一种摆设。故企业对信用管理部门建立一定考核机制,对应收账款工作进行评价,对象人员进行奖惩,从而发挥主动能动性。 毕业论文网 ://.lw54.com (三)、建立完善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控制措施,实行“谁经办、谁审批、谁负责”的管理办法。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企业根据产品销售市场及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方式,授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由上一级领导批准,金额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权利部门研究后审批;同时要把责任落到实处,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企业可以将货款回笼作为考核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包括销售数量、销售收人、销售毛利、货款回收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根据实际回收情况与业务人员工资、奖金挂钩。 (四)、加大清欠力度,制定积极的收款政策。
随着应收账款账龄的增大,呆坏账损失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把坏账的损失控制到最低限额,逾期应收账款数额较大的客户,企业应专门成立清欠办公室,由企业总经理负责,对于债务人破产、死亡、因债务人逾期未能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仍不能回收的应收账款,或者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应收账款,都要转交到企业清欠办公室,由清欠办公室组织清收并制定清收及奖励措施,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头上抓紧催收。催收的手段一般有:信函通知、电话联系、派人面谈,对那些有偿还能力却故意赖账,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客户,则应通过提请仲裁或向法院申请诉讼的方式催收。毕业论文网 h://.lw54.com (五)、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企业财务部门应按客户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欠款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息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配合销售部门同应收账款客户对账,寄送对账单,获取经对方供销、财务经办人员确认并签章的对账单,发现有对账不符的要双方及时查清原因,数额较大时,通过信函、电话无法查清的,可派人同客户进行仔细核对,查清原因及时调账。杜绝因双方对不上往来账造成企业坏账损失。发挥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作用,对企业业务人员的岗位要定期进行调换,离岗时企业财务、审计部门要配合销售部门,办理应收账款同客户对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处理。原业务人员经办的所有往来款项必须以书面形式说明欠款原因进行交接,得到客户确认的由接替人负责,欠款得不到客户确认的,由原经办人限期清理,对未办理交接手续而自行离岗者,停发其工资奖金,由此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规避的一般措施
(一)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单位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三个方面。信用标准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期限。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但它实际上也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正确的信用政策是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基础。企业应该根据用户的信用情况和自身经营情况及风险承受度确定授信额度,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二)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
销售部门提出的赊销申请,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授权审批制度进行审批。审批部门应收集相关客户的资料,在审批前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审查,详细了解客户的经济性质、资金状况、主营业务、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和以往的信誉记录等,经过仔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给予赊销。
(三)财务部门要做好财务分析
财务人员定期编制分析表,及时反映应收账款的余额和账龄,并定期与债务人核对债权,至少一年一次签订对账债权认证记录,加盖对方财务章及对账经办人签字。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财务人员应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风险评估等情况进行简要分析。财务人员还应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此外,当发现异常情况立刻请示部门领导,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巨大的坏账损失。
(四)强调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
应收账款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直面客户的业务部门在欠款催收上担当着重要角色。相关部门对欠款相互推诿,不负责,不积极催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收账款的收回。财务部门在作出分析、掌握账龄情况的基础上,应该指导规范有关业务部门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应收账款的清收。业务部门在积极与客户进行业务联系的同时,有义务把财务政策转达给客户,并把沟通情况反映给财务部门,使财务部门更好把握客户的欠款情况。
(五)应收账款与内控相结合
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二是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六)激励与责任追究相结合
将应收账款纳入预算指标管理,作为各单位年薪和员工奖金效应考核指标之一。对于收回达标,表现突出的单位适度的奖励可以激励员工收款的积极性。另外,应坚持应收账款部门责任制和第一责任人制。对造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有关人员追究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七)有效利用法律手段
当赊销发生时,在合同中约定所有权保留条款。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3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规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其他义务的,标的物所有权属出卖人。”这样,只有客户在付清全部货款时,才能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即使客户破产了,由于该货物的所有权仍然属于企业,不会作为破产财产,从而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应收账款的安全。另外,应该注意取得索要欠款书证。包括同债务人订立还款计划、要求债务人出具欠款证明或出具前来索要欠款的证明等,以取得能证明债权人主张权利或债务人承认履行义务的书面资料,避免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发生。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好事,过度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加大坏账风险。所以,企业应收账款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严格控制限额,同时考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确定灵活有效的销售政策和收款政策,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郭敏华:《信用评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王静:《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技巧》,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3、岳程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甘肃科技纵横报》,2008年第107期。
4、刘惠立:“浅析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第14期。
5、樊艺峰:“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财会论坛》,2010年第9期。
6、徐红云:“强化应收账款管理降低财务风险”,《财经界》,2011年第4期。
7、马晓梅:“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金融经济》,2011年第14期。
8、李勇,梁宏:“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财经界》,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