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一)、会计电算化概念(二)、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取得的成就三、我国现阶段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电算化实施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二)、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三)、电算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四、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具体运用电算化中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缺乏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等。因此,我们更应该找出问题并提出良好的对策,创造出良好的会
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对人才的培养,并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实施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以前一直是使用传统手工记账的记账方式,不仅耗时,而且耗力。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引入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减轻了财务人员做账的难度,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反馈的准确度,使会计工作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还不是很乐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中进而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使会计工作变得轻松,会计数据更准确,会计管理更安全。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具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2、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1、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会计现代化管理思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促进建立会计现代化组织管理的模式,推进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会计的反馈与控制能力。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是尝试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3年到1987年,是自发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迅速展开,在各部门、各单位开发应用会计软件;第三个阶段从1987年到1996年,是商品化发展阶段,专业公司将会计电算化瞄准了市场,推出功能较强,接近实际,更加方便用户的商品化软件;第四个阶段从1996年到现在,是管理型软件发展阶段。这些会计软件的大量开发和进入市场,标志着我国的会计软件市场的初步形成,大大加速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取得的成就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200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可见,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实现会计电算化所能带来的益处有目共睹,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的会计信息准确及时、全面深入、高效精确、方便有效,规范会计人员工作,带来一系列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从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现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会计电算化使用范围在扩大,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已在建立
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将有很大提高,一些专业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受欢迎,在各级政府、学校、企业的支持下,我国已在大范围的建立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2、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他们都只有不断学习,以不断的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管理变得更加规范
在以前摸索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我国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相信以后会更加成熟完善。我们相信,21世纪,将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时代。
三、我国现阶段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电算化实施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现阶段电算化实施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企业没有针对电算化进行必要的流程改造,使得还是按照老方法操作,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其次,领导缺少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以及缺少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员工缺少积极性;再次,企业对取得的软件没有进行适当的评测就直接使用,缺少安全性和保密性。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一是实施电算化采用的方针,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分布有序的实施,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二是领导与员工之间应该做好沟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三是使用有效软件如:SAP、Oracle、JDE、QAD、Exact、金蝶、用友等ERP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工作更高效、更专业。
(二)、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应加快培养复合型财务人员
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企业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掌握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才能利用电算化的特点,为单位献策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2、软、硬件更新换代慢,应积极开发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相匹配的软、硬件系统
软件技术技术水平低、数据库系统功能不足,导致会计软件无法满足多用户使用的需求。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应更新必要的硬件设备,充分考虑应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以便工作更安全、数据存储量大、查询更方便,能适应各种管理的要求。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应加强认识
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不少地方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因此,要加重对电算化的认识,大力的推广,更好的发挥电算化的优点。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相对落后,应进一步加强
由于软件更新慢,导致电子数据容易受电脑病毒入侵、人员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等因素影响,使得会计业务数据被丢失或破坏,导致正常工作被中断。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必然要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设上密码,建立严格的数据存储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上机操作;禁止与互联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等,确保电算化工作更安全更有效的进行。
、电算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数据安全性差。在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由于机器故障、操作人员技术不佳,突然断电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在网络环境中,还有可能遭遇病毒、黑客侵入,导致系统瘫痪等风险,就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2)、会计基础管理不好。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3)、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贯彻执行不到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实施部到位、约束能力不足等,导致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使得信息使用者权益得不到有利保障。
(4)、档案管理的不到位。档案员为图方便,偷懒等未根据电算化汇集档案的特点,做好电算化汇集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5)、认识不到位
在电算化起步比较晚的中国,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经费短缺和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导致一直未实施会计电算化。
(6)、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用必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但机器故障、操作人员技术不佳,突然断电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在网络环境中,还有可能遭遇病毒、黑客侵入,导致系统瘫痪,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存放中存在的风险,就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7)、 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如软硬件维护。而年轻人则经验不足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通过会计电算化资格考试也只是掌握应对考试的小部分内容,一旦遇到较大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所以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软件系统更新快,但是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
2、对策分析
针对这个状况,为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保护数据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设置用户权限设置,设置软件密码,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就使得数据更为安全。
(2)、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3)、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会计电算化行为。 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法律,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系统历史数据安全。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5)、更新观念,加强认识。用法律手段来统一和规范会计软件标准,提高会计软件质量。提高会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
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他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
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
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汇集工作和汇集信息的质量,能更好地提高各
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四、 结束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更是引发了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我们要有勇气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使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进入到了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中,从而系统地、持续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思想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是会计自身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1、王建.企业会计电算化网络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0.10.2、张新平.ERP战略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7.3、周清林.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J].商业研究,2004.13.4、王亚平.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现代会计,2006.2.5、阎桂卿.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6、吴翔宇 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7、文硕,《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8、"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9、陈武朝 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审计研究》200年第1期
10、李利明,《当银行成为企业》,《经济观察报》2002年2月25日
11、黄玲仁,《浅谈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发展趋势》,《商业研究》2001年第7期
12、《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 2009年11月
13、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J].会计研究,1997(11).14、邱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J].会计研究,1998(4).15、葛家澍.迎接21世纪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会计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1999(1).16、王治安,向显湖.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J].经济学家,1999(2).17、://wenku.baidu.com/view/d7d313c558f5f61fb7366639.html
18、://.doc88.com/p-735459056745.html
19、://.jjykj.com/wenzhang/viewnews.asp?id=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