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特点
成本控制在餐饮业中的重要性
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成本标准制定不规范
对原材料采购缺乏管理
服务和销售控制不完善
完善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制定成本标准,提供控制依据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1、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3、确立明确的验收标准
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5、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6、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加强配送环节管理
加强服务和销售控制
总结
内 容 摘 要
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下,落实有效的餐饮企业成本控制是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地完善成本控制是餐饮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科学先进的成本控制决定餐饮企业的成败,而在打断一味去追求营业额上升的想法同时,还必须了解餐饮业对成本控制内容与对象的不清晰、采购制度和监督体系的不严格规范以及成本管理的不完善等现状,并分析其问题所造成的原因,结合自身的需求与市场的变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为餐饮业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观念,同时加强服务全过程质量的成本控制。此外,餐饮企业还需通过强化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原材料的标准管理,以及注重餐饮业经营过程中一些细节上的成本控制等相应措施来加强完善成本控制,增强竞争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占有率。
关键字:【内容】 【发展】 【成本控制】 【管理】
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成本控制问题
——以餐饮业成本控制为例
餐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餐饮业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餐饮的不断追求而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各色各样的餐馆得到很好的发展,要想在餐饮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就是要在经营中努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新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餐饮业的成本控制。餐饮企业的运作与经营除了有其特殊性之外,也有与其他服务企业相同的方面,同样要进入经营市场,同样要参与经营竞争。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餐饮企业要提高效益、要健康发展,就必须立足经营管理实际,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消耗绝大部份都是菜品的原材料上,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成为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成本控制在餐饮业中的重要性
餐饮产品成本控制是餐饮市场激烈竞争和有效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餐饮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餐饮成本是指餐饮企业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的各种耗费或支出的总和。它包括采购、保管、加工和出售各环节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餐饮成本控制是指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所进行的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使其成本开支在满足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事先规定的标准或预算。搞好餐饮业成本控制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
餐饮成本的特点决定了餐饮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餐饮成本的特点一是变动成本是餐饮产品价格结构的基础。餐饮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即都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构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原材料成本。除营业费用中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等是餐饮管理人员不可控制的费用外,其它大部分费用及食品饮料成本都是餐饮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多少与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而且这些成本和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大。二是人工成本在餐饮产品价格结构中所占比率大。由于餐饮产品不能大批量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而是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小批量加工生产,大部产品不能够储藏,须由服务员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因而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定价时人工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成本泄漏点多,餐饮成本和费用的大小受经营管理的影响很大。食品饮料的成本控制、餐饮的推销和销售控制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采购——验收——贮存——发料——加工切配和烹调——餐饮服务——餐饮推销——销售控制。二、成本控制在餐饮业中的重要性 餐饮成本控制关系到产品的规格,质量和销售价格,因产品的售价是以食品成本和规定的毛利率来计算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售价,因此搞好成本控制是餐饮工作的必需。成本控制有利于满足宾客需要并维护宾客的利益。宾客到餐厅就餐,不仅希望能够享受到精美的菜点和热情的款待,更希望餐饮产品物美价廉,而为保证这一点,就必须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餐厅以至于整个餐厅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餐厅在满足宾客的餐饮需求的同时,还担负着为餐厅提供盈利的任务。如果成本失控,就会影响餐厅的经营成果,甚至造成不应有的亏损。因为,为保证餐厅的既得利益,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可以改善餐厅的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的关键取决于餐厅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成本控制就越好,反之就会产生成本失控现象。因此,搞好成本控制也改善了餐厅的经营管理。三、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标准制定不规范 有很多的餐饮企业,都没有制定菜品的标准成本,没有规范厨师在菜品生产作业中的成本使用,通常是口头说了算。如某餐饮公司,以小炒“荷塘小炒”为例,标准分量是:百合二两、木耳一两、西芹二两、荷兰豆一两、马蹄肉片一两。但很多时候是师傅很随意,用大概数,凭感觉,眼睛看或手感来确定重量,不是用称来称斤两。又如快餐18元一份的“猪扒饭或牛扒饭”,通常是一份饭一块猪扒或牛扒,但有些员工不安规定操作,有朋友或熟的客人来了就多加一两块在里面,可实际上收银还是按原来的收取金额。以上例子都说明成本必然增加,菜品质量难保证。
(二)对原材料采购缺乏管理
采购是控制材料成本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餐饮企业的经营业绩,实际的采购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如某餐饮企业为例,没有设立采购监督员或小组,原材料采购回来后没有专职验收验货人,原材料会直接被厨房使用,这样会出现短斤少两,开高单价,或把没有的材料也开在送货单里的情况。采购员和财务员为同一人,这样往往会导致在监管上出现很大问题,如用次充好,与供货商联合起来,中间吃回扣。容易中饱私囊损公肥私。
(三)服务和销售控制不完善 如有服务员对客人服务不周,客人进来坐下后,没人倒茶,对顾客的叫唤不理不睬。遇到有客人对出品不满时,服务员又不能解决时,听完就算,不及时反应给楼面主管知道,由主管跟客人沟通。餐饮行业的特殊性,餐饮企业往往可能出现私吞现款、少计品种、不收费或少收费、重复收款等现象。四、完善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制定成本标准,提供控制依据 成本控制应以标准成本的制定为起点。标准成本的制定就意味着为进行餐饮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才有可能控制成本,甚至降低成本。制定出标准成本后,就需要根据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与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餐厅本身来讲,为了控制餐饮成本的支出,可以通过实行标准成本控制法对食品(菜肴、饮料)的成本支出实行定额管理,为此,可以通过标准份量和标准菜谱来控制成本。标准分量,即将制作的食品菜肴出售给顾客时每一份的份量应是标准化的,是标准菜谱(即标准投料)。这是制作食品菜肴的标准配方,上面标明每一种食品菜肴所需的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的确切数量,制作成本、烹饪方法、售价等,以此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标准菜谱的制定,有助于确定标准食品成本、合理确定售价、保证制作高质量食品的一致性。为了保证食品菜肴用料的准确性,在不少厨房都设有专职配菜员,其任务是按照菜单配上主料和辅料,然后由厨师进行制作;如果没有配菜员,则由厨师自己配菜。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按定额数量配备。确定了标准成本后,将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后,要进一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二)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食品原料的采购,是餐饮企业经营的起点。对食品原料采购的控制,是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起点。餐饮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来负责食品原料采购。采购部应与厨师长、财务部及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采购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采购程序。厨师长每天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销售情况、食品原料的耗用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制申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据此制订采购计划,报送财务部门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或交给采购人员具体购买。对食品原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将影响企业的直接成本耗用,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建立询价、定价小组,小组由总经理、财务经理、厨师长、库管、采购组成,每半个月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调查,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
原材料的接收和验收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督程序。首先,是由厨师长负责,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原料需要的质量标准衡量是否合格,因为各个企业经营的风味差异对部分原料的要求不同,所以厨师长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是由库房检验员检查原料份量的准确程度,核对准确后才能入库;最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核算货款,进行货款交割。验收人员需要具体核对价格、检查数量并验收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实行重点管理;对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对不同类型的原料和物料规定不同的采购数量,建立一个合理批量标准。如下:
1、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餐饮部管理人员要根据酒店餐饮的营运特点,制订周期性的原料采购计划,并细化审批流程。如每日直接进厨房的原料按当天的经营情况和仓库现有储存量,来制定次日的原料采购量,并由行政总厨把关审核。重要的原料如燕、翅、鲍等要实行二级控制,要经总厨申报,餐饮总监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减少无计划采购。对于计划外及大件物品,则必须通过呈报总经理批准进行采购。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财务部设立专门的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咨询,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定价人员由使用部门负责人、采购员、财务部经理、物价员、库管人员组成,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帐。
3、确立明确的验收标准
验收控制的目的,是根据酒店自己制定的食品原料质量规格,检验购进原材料,核对购进原料的价格、数量与报价和订货是否一致,并且将收到的各种原料及时送至仓库或厨房。因此,验收控制是把握好这个原材料进入厨房和仓库的第一关。各酒店行政总厨应根据本酒店的菜单,制订适应市场且符合菜肴制作要求的原材料标准。对于直接进厨房的原材料,每日要求由厨房专门的验收人员、采购验收人员对数量、质量标准与采购订单与报价进行验收把关。对于质量差、超预订的原料坚决给予退回,保证流入厨房原料的质量和合理数量。
4、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对于高档海鲜酒楼经常遇到的原材料、烟酒的变质、损坏、丢失应该制订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订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总经理。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
5、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措施,以最低的库存量保证酒店的运营。完善定期盘存制度。餐饮部要定期做好二级仓库的盘存。一般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通过盘存,明确重点控制哪些品种,采用何种控制方法,如暂停进货、调拨使用、尽快出库使用等,从而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节省成本开支。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要根据当前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每天厨房仓管人员进行盘点控制,并做到原材料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原料的质量,对于一些由于生意淡季滞销的原料酒水等及时通过前台加大促销,避免原料到时过期造成浪费。
6、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订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烟酒、鲜活、肉蛋、调料、杂品等制订不同的领用手续。
(三)加强配送环节的管理 大的连锁餐饮企业往往需要成品的供应和配送流程,这样分店的要货计划就显得特别重要。分店要货一般不超过一天的用量,每天交换需求信息,以销定产,保证质量,而厨房中心必须建立各单据的核算流程,从定货、投料到产量严加控制。验收盘存制度、报溢、报损制度必须建立。分店成本核算员根据实际销售和供应情况每日盘点,分析每日的生产领用与消耗、结存,并和销售进行配比、计算,达到当日成本、毛利当日清楚,并作出合理的计划量,然后再向生产部门填制领料计划单。各部门厨师长应严格把关,经理总监督,责任到人,这是保证菜品质量、卫生安全、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要重点管理。
(四)加强服务和销售控制
餐饮业的服务是联系顾客和企业的纽带,它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它涉及服务的及时性与主动性。控制食品服务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标准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便在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推销顾客满意的菜品,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餐饮企业中可能出现私吞现款、少计品种、不收费或少收费、重复收款等现象。不论哪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对餐厅造成成本的增加,使餐厅受到损失。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使用现金收银机和专门的收银系统软件,规范点菜、计单、收银的各个过程,规范优惠券发放、抵用和回收的程序,明确各职位的打折优惠权限,同时规避个别顾客和员工的欺骗行为,避免销售不力出现成本漏洞。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身的要求,是企业最基本的任务,餐饮成本的降低和控制,需要全体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和保质保量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才能做到。除了在采购、出入库以及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外,在销售环节上也应提高水平,提高满意度。要建立全面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同时还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培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基础素质以及增强他们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
目前中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较差,对传统的烹饪技艺难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创新开拓难度大。同时,中餐业普遍存在餐饮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餐饮经营人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渠道,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增强餐饮从业人员的连锁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快提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扩大规模,进行规范化的连锁经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五、总结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身的要求,是企业最基本的任务,餐饮成本的降低和控制,需要全体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和保质保量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才能做到。除了在采购、出入库以及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外,在销售环节上也应提高水平,提高满意度。要建立全面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同时还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培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基础素质以及增强他们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贺志东.餐饮企业财务管理[J].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8.2、王美.厨房管理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3、谢彦君.餐饮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1.4、段仕洪.现代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3.5、嵇步峰,侯兵.餐饮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9.
6、陈武朝,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1.1.
7、李大明.论税收筹划的原理极其运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2002(6).
8、万光玲.餐饮成本控制.广东出版社,2008.1.
9、高春雷.餐饮业物品采购管理与成本控制.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