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22:43:52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907
目 录
1.研究前提与研究意义3
1.1增值税转型3
1.1.1研究前提3
1.1.2研究意义3
1.2营改增4
1.2.1研究前提4
1.2.2研究意义4
2 增值税转型研究5
3对企业的影响5
3.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5
3.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生现金流量的影响5
3.3营改增对企业有利影响的分析6
3.4营改增对企业不利影响的分析6
4营改增对房地产的影响7
结论8
致谢8


内 容 摘 要
自2009年1月1日,我国在全国范围、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转型作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政策之一,有利于完善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刺激企业投资,提升企业价值。此次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出台是在国际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为鼓励投资、刺激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而将酝酿已久的减税政策适时推出的一次改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变为资本实力的竞争、高新技术实力的竞争。
2012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出台了多项税收改革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服务业营改增试点。

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1.研究前提与研究意义
1.1增值税转型
1.1.1研究前提
在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增值税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建设一个中性、合理、富有竞争力的增值税制度,长期以来被视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增值税从无到有,经历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在历次改革中,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启动于2004年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目的主要在于完善增值税链条、消除重复征税,并鼓励企业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技术进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此次转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部分地区试点阶段,为了配合国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需要,2004年下半年该地区部分行业首先进行了相关试点改革;随后为了支持中部地区崛起,2007年下半年,该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开展相关改革试点工作。第二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2009年初,为抗击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减轻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促进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国内企业效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保持我国经济水平较快增长,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增值税。
增值税转型作为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减税。希望企业增加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动力,提高有效防御力。
1.1.2研究意义
本文将增值税转型和企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证法检验,将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经营环境来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目前的“营改增”也是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复杂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欧文汉8日表示,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开期间,拟对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予以延续,对特定行业和采取过渡性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增不减。欧文汉在中国政府网解读2016年财政预算报告时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方案设计时,对改革的力度和节奏作了妥善安排。欧文汉介绍,在降费上将全面实施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方案。自2月1日起,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价格调节基金;整合归并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等7项政府性基金;取消地方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将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免征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不超过10万元。“将加大收费减免力度,研究将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扩大到所有企业。”欧文汉还介绍。在完善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上,欧文汉说,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进一步研究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限制;研究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政策,对众创空间等予以适当支持。
欧文汉还说,2016年,财政部将在落实已出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积极研究实施规模更大、受益更广、措施更精准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交易成本。
1.2营改增
1.2.1研究前提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适应到不相适应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营业税与传统服务业是基本适应的,但与现代服务业是越来越无法适应,改革势在必行。
1.2.2研究意义
营改增不但是税收制度重大的变革,也是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税收利益的重大调整,不增加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消除服务与服务,服务与产品间的重复征税,也体现在适度减轻企业流转税负,合理企业税负结构。
2 增值税转型研究
在研究增值税转型与税负关系上发现设备密集型行业比以手工劳动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获得更多的进项固定资产抵扣,并且使得设备密集型行业的增值税税负明显减少,相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改革中的获利最多。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融资方面发现在增值税转型情形下,非债务税盾效应显著,企业降低了债务融资比例,融资成本也出现走低。吴联生研究发现,税收制度是国有股权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国有股权所占比例较高的企业通常承担更高的税负,相关企业的价值较低;与非税收优惠企业相比,享有税收优惠的企业属于政府特别照顾的对象,税负相对较低。二者的企业价值受税收制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但存在滞后性;非国有企业的缓解程序更加突出;企业高管的财务背景有利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非国有企业的缓解程度更明显。
3对企业的影响
3.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没有进入企业的收支核算体系,也就没有被纳入企业利润的计算。增值税通过“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应交增值税”下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核算,期末时对差额进行缴纳。按照传统理论,增值税可以通过正常的销售行为转嫁,由最终的消费者来承担所含商品或劳务的税额。利润表的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增值税在现行核算体系中也没有进入利润表系统,但增值税仍然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缴纳的相应税额也都影响了企业当期或之后各期的现金流量,进而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企业自身的财务决策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虽增值税不进入企业和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但对企业价值的创造环节有很大影响。增值税作为政府当前的第一大税种,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微观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价值,为股东争取更多的利益。
3.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流量主要探讨在税制改革的情形下,企业当期以及未来各期可能出现的现金流量的波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由DCF法知道企业的价值受到未来各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变化的影响。当我们使用DCF模型计算企业价值时,税收导致的企业现金净流出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从而企业通过合理的投资行为影响价值变动。
3.3营改增对企业有利影响的分析
3.3.1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受“营改增”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主辅分离、专业化协作的方式,重新寻找产业链的定位。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营改增”对于整个行业的细化、升级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
3.3.2有利于部分企业减轻税负
无论是试点行业和企业、还是购买服务的制造业,其税负都由此而减轻。
3.3.3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发展,为了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税收制度,企业不仅单单只在财务制度上进行改革,还需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等多方面的进行改革。很多企业从商业链的构建开始,对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上等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和企业机制,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再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加速企业资产更新,降低税收,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3.4有利于同业整合,鼓励其他参与国际竞争
营改增还有诸多好处,如企业可以将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服务外包,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同时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引导企业同行业整合,如交通运输行业中不少的陆路运输企业税负增加,营改增后,服务外包零税率,为服务类行业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3.4营改增对企业不利影响的分析 
3.4.1营改增对抵扣不足企业造成的税负增加 
虽然营改增试点的步伐在稳步推进,但由于缺少具体的参考范例,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完善。
 营改增对抵扣不足的企业造成税负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业,其可抵扣税额少。还有一些有形动产租赁企业,也较容易出现税负上升情况。因此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税负。同时,由于可进项少的服务业中从事金融和信息服务业的企业的主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而这些成本不能产生进项,其可抵扣的项目比重过低,则进一步导致税基过高,变相增加税负。
3.4.2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核算带来的挑战
由于增值税的计算比营业税要复杂,收入入账方法也有很大的变化。试点与非试点的企业有两种税收制度,其衔接和调整非常麻烦,进而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3.4.3营改增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
比如不熟悉政策就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政策和资源,对相关经营状况不能充分预测和应对。总之营改增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定义为税种的改变,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尤其是从财务角度分析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经营的各个税负环节,重新审视和改变现有内部控制流程,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4营改增对房地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其中一条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3月5日晚上,有些开发商“各种雀跃”,因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从5月1日起,“营改增”将扩大到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抵扣”两个字让各家都开始幻想和发出宣言,“企业将加入抢房大军了”。 有企业表示,这明摆着就是“对目前企业购置不动产的行为进行了鼓励”,因为,通过购置不动产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金,能够降低企业的不动产持有成本。企业通过购置房屋,不仅房屋归其所有,还能获得相应的增值税,抵扣自身的税款。 以房价100万元、物料成本40万元为例,原先按5%缴纳营业税5万元,增值税40/(1+17%)×17%=5.81(万元),合计约10.81万元;“营改增”后,如果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定为11%,则销项税额为100/(1+11%)×11%=9.9(万元),进项税额为40/(1+17%)×17%=5.81(万元),相抵后交税4.09万元。“很明显是有了较大的降税比例。”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营改增对企业投资楼市确实会有助推作用,对于投资者(企业或企业主)来讲,将因此而获益。
结论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历程中,我国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对于改革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突破,才能保证此改革的顺利进行与深入。
致谢
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我的同学和老师们提供的帮助,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于老师的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

参 考 文 献
付广军《中国增值税转型效应分析》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0年
全国税收“五五”普法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增值税转型知识读本》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8年
杨震《中国增值税转型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
陆炜,杨震《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2年
吴联生 国有股权、税收优惠与公司税负 经济研究 2009年
罗宏,陈丽霖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会计研究 2012
《新消息报》 第28版 2016
财政部 营改增期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016
胡怡建《“营改增”财政经济效应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4年
胡怡建《201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营改增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成都仁和橱柜有限责任公司优化账.. 下一篇关于我国增值税的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