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22:41:07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552
目 录
前言3
一、论述会计造假3
2.1会计造假3
2.2会计造假主要有虚增资产,虚增率润;和虚增负债,隐瞒利润。3
2.3会计造假的危害。3
二、会计造假的根源4
3.1企业领导胁迫和变相占有资本市场。4
3.2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不扎实。4
3.3市场经济配置不合理。5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5
4.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5
4.2杜绝上级领导怂恿造假6
4.3提高社会人的法律知识6
4.5建立健全法规7
四、总结7

内 容 摘 要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信息的真假,直接影响到企业、公司的利益,更对维护市场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权势跟利益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会计造假的技术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会计造假的主要因素有:法制法规不够健全,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外部监控措施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等。怎样避免造假现象出现,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会计造假做了全面论述,结合会计造假现状提出了一些防范与治理措施。
【关键字】会计  造假  防范  治理

前言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市场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和市场规则,会计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已成为所有经济社会国家至关重要的一个职业,在很多时候它可能决定这一个国家的命运。而我国目前相关法制法规还不健全,在权势利益的双重作用下,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造假行为越来越严重。一旦发生了造假现象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市场上的经济秩序,同时给企业信誉和国家经济带来不可计量的损失,也造成了政策和决策的失误,使得贪污,腐败等经济犯罪更加猖撅,同时为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美国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到最后影响到了整个世界,有谁敢说这其中就没有会计人员虚假财务信息的影响。
一、论述会计造假
2.1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是指 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 从会计信息 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会计事项造假是用不法手段来将公司的财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控制;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债权人和国家等相关利害人。
2.2会计造假主要有虚增资产,虚增率润;和虚增负债,隐瞒利润。
虚增资产,虚增率润主要是有:a、费用资产化 b、存货不真实c、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d、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e、多计收入少计费用 f、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等形式,然而这些形式大部分出现在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里面,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票市场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升职问题。虚增负债,隐瞒利润主要有:a、高估应付账款b、预提费用不真实c、少计收入多计费用等方式,而虚增负债、隐瞒利润主要是在一些私营企业和一些个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出现,用来逃避关税。
2.3会计造假的危害。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会计造假是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淡薄、企业领导人的怂恿。a、从股票市场分析:会计人员制造错误的财务信息致使投资者的决策错误,从而导致各个股票市场行为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市场机制; b、从国家和社会公众角度分析: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致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无法准确进行;虚假信息致使社会公众误以为市场是理性市场,从而对经济市场产生了误导。
二、会计造假的根源
会计造假环境是指造假发生、发展的客观背景、前提条件和特定时期及机遇,是会计造假存在的空间和生长发育的土壤。 
3.1企业领导胁迫和变相占有资本市场。
当今社会中,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从属关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甚至以裁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企业为获得更有利的资产市场,无视会计准则怂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列如:众所周知,2001 年度,科龙电器连续出现巨亏,当年新增亏损 15.57 亿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随即被戴上 ST(亏损程度严重,濒临退市)的帽子。2002 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 年科龙电器处理掉了挂在账上三年之久的累计亏损,并将账上每股未分配利润由上一年的-1.22 元反转为+0.1859 元。 2004 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2004 年度会计报告称,新增亏损 6833 万元。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3.2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不扎实。
企业财务人员受制于其管理层,会计人员一般不会主动要求做假账,往往都是在单位领导的授意下或者强迫下作假账,一旦出现问题,会计人员就会首先受到调查或者处分。 《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成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是对于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的主管到底如何处置及处置的力度等仍没有明确的规定。会计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缺乏、不扎实,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没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缺乏敬业精神,更有甚者,没有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和相关专业证书作为基础,个人能力不强,业务素质极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欠缺,对于相关的会计制度及行业准则等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及能力不够。这些问题特别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和私营合伙企业中出现的频率更高,会计从业人员更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规范记帐,造成账簿混乱,帐目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3.3市场经济配置不合理。
市场经济的配制好坏决定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健全的社会条件下,一些企业为获得丰厚的回报和占有绝对的资本市场,磨灭了自己道德观,来欺骗公众的眼睛。从而使本不健全的经济市场更加混乱。在这其中会计人员成为了混乱的媒介主力军,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违背会计准则,违反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规范与原则,制作虚假的财务信息。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要实施诚信工程,加强诚信教育。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4.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掌管着企业的血液、生命的源头。做为会计人员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牢固法律基础,所以会计人员的人格是企业和社会所担心的。对于会计造假的防范首先要从会计人员入手,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是一个实际可行的办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在工作前留有一定的培训期间,来培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这一期间多与会计人员交流,从语言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对会计人员的相关弊病进行引导和改进。对企业来说,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就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此,实施集权的财务管理,企业要制定系统的专业培训计划,聘请有关的专家进行专题辅导来扩充知识,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聘请相关资深的财会人员来补充到企业中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生产经营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素质,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财会知识,也必需要精通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
4.2杜绝上级领导怂恿造假
一般私营会计人员实质上是为企业领导人办事,简单的说就是下属办事企业支付薪酬。所以领导人的品格和职业道德至关重要。从签订劳动合同开始,员工与领导人就存在着诸多不平等关系,员工为企业领导服务,会计人员也是如此。许多会计造假大多不是会计人员的本性,而大部分是受企业领导的怂恿。对此提出有以下几个防范和治理措施:
(1)明确责任,会计造假发生时应该要明确责任,企业领导与会计有从属关系,可适当加重企业的惩罚制度。
(2)分清主次,虽然会计造假最大的责任人是会计,但是在机制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对会计信息的真假性的辨别难度加大,很多时候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以这也是造成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所以企业应该赋予会计实质的权力,会计不只是停留在拿到原始凭证、记账这一层次。
(3)企业领导的管理机制的不足也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假性(如:企业人员在销售时、购进原料时等等),这些环节都是会计没有直接把关的环节,在这些环节出现的虚假信息就很难由会计人员来识别,所以企业的管理制度、机制的完善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从每个工作人员开始培训或选择诚信的人员担任各个环节。
4.3提高社会人的法律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个“大经济人”它融入了诸多小个体,如:企业经济人、投资人、社会人等,而“社会人”又可分为旁观者和投机者,然而投机者和旁观者都是根据财务信息来对企业进行了解,从而来变角色。所以“社会人”需要拥有知情权、公平信息权。在这个条件趋势下“社会人”应该要有一双锋利的法眼来监督着企业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让他们按《会计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办事。如此,应该提高“社会人”的法律知识,让“社会人”能知法、懂法、用法。
4.5建立健全法规
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是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该遵循的规
范和标准,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工具。 所以国家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补充完善相关的财务规章制度。
虽然《会计法》及其他的一些法律对会计造假行为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详细的处罚标准及配套的实施细则。 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颁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采用了新的会计制度,这样就为发现会计造假行为增加了难度,因此,国家应该快速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造假已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治理会计造假应根据其形成原因,结合其采取的手段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在治理财务造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职业道德、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和法律监督这几方面入手,但最积极的做法是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诚信抓起,防患于未然。通过前文叙述的治理方法,我们虽然可以有效改善会计造假的现状,但程度肯定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还应当深刻反省扭曲的价值观和沦丧的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的影响,并加以矫正、修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会计舞弊这一市场经济的顽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 .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009(5)财经纵览
[2] 王清炜 .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011(8)财会研究
[3] 臧晓菁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009(11)企业技术开发
[4] 李 霞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011.(10)财政税收论坛
提示:从此行撰写论文的目录(请删除此提示信息后再写)。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WTO与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