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6 00:09:14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8066

 目 录
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分析
如何提高组织的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分析
总结
 内容摘要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相互吸引并对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还表现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这样一个总和。团体凝聚力对于团体行为和团体效能的发挥,对完成团体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介绍团体凝聚力的高低与生产效率的高低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从团体凝聚力的方面为提高生产效率总结出有建设性的方法。
 
 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这里所说的群体凝聚力并非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内聚力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群体凝聚力也可以被看成群体精神的体现,群体的凝聚力是针对群体中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群体凝聚力表现为群体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群体目标联系在一起,对群体表现出一种忠诚,对群体,也就是群体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群体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群体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当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一致的时候,凝聚力可以更深刻的表现出来。群体凝聚力包括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自然凝聚力来自归属的需要,一般来说人们都有归属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就会萌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而回到群体中,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这就是说群体自然而然对个人产生了一种吸引力,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就必然与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人需要交际,需要友谊和爱,需要归属和尊重。但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而言确实太小了,力量太微弱,他必然依赖一定的群体,才能更好地生活。简而言之,人有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这就是团结的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是由于人需要依赖工作而生存,而每个人都有获得良好工作的愿望,都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在现阶段,劳动还是作为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人们必须依赖工作而求得生存、发展,这就是团结的工作凝聚力。成功而有威望的领导者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在一个群体里,领导要经常和群体成员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群体所承担的任务,需要领导去组织、指挥,需要成员执行、完成。因此,领导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群体凝集了。一个民主型的领导者,使群体内部的意见得到良好的沟通,群体人际关系和谐,成员心情舒畅,凝聚力就强。一个专制型的领导,群体内部就不易沟通,群体成员就会感到压抑,对工作也会感到乏味和无聊,因而群体凝聚力也差。放任型的领导,对群体成员无所约束,群体凝聚力也差。一个仁慈而专断的领导,事无巨细必定躬亲,结果将是领导在时凝聚力强,领导一旦离开这个群体,群体就会陷入瘫痪,凝聚力大大减弱,这就是领导凝聚力。一个群体的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朝夕相处,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彼此了解,就可能建立融洽、接纳的人际关系群体就有一种吸引力。显然,这种吸引力是以情感为基础产生的,属于情感凝聚力力,协调融洽大大人际关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心理需要,而且减轻了人们的紧张感。如果人们在工作中心情舒畅,就会同心协力以达到组织目标。相反,人际关系不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相互猜忌,彼此戒备,必然会内部矛盾多多,影响团队工作任务的完成,内耗增加。
二、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是一个复杂的变量,影响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企业成员本身的心理、行为,又包括企业外界对企业的影响。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企业凝聚力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1.企业成员的相容性
 企业成员的相容性即企业成员的相互接纳程度,表现为各企业成员的同质性与互补性。企业成员之间的爱好、兴趣、目标、信念等具有同质性,而性格、知识则具有互补性。同质性的多少与互补性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凝聚力的强弱。
2.企业成员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5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层次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假如要让一个薪水很少的人经常参加娱乐活动,一般很难,他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多挣钱上,以首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在5个层次的需要中,社交需要也叫归属需要,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交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进一步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成员的5层需要均有关联。
3.企业领导的行为与方式
 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内部不团结,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成员。而一个精诚团结、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企业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企业成员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企业规范
 企业规范是企业每个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的统一成员行为观念的标准体系。企业规范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成文的如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不成文的如约定俗成的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等。企业规范是维系企业行为的无形力量,是评价企业成员行为的尺度。企业成员严格遵循企业规范,将会受到表扬、鼓励。反之,则会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和批评,迫使他重新回到企业规范上来。否则,就会受到企业规范的惩罚。因此,企业规范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动力,它能够理顺每个成员的个体目标,使之与企业目标一致。如果缺乏企业规范或有规不依,则企业的凝聚力就难以形成。
5.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面对时代的压力,多数的企业成员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团结起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凝聚力。外界环境变化了,企业凝聚力也会随之变化。企业领导只有善于利用外部环境,才能使企业凝聚力长久不衰,不断增强。
6.团队的任务和目标
(1)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程度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当团队成员把团队的目标跟个人的价值目标相统一时,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工作中,产生比较高的认同感,这时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很强。相反,若团队成员彼此对团队追求的目标存在看法上的差异时,就会出现离心力,从而使团队凝聚力下降。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2)目标任务实现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程度。如果要实现团队目标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且密切协作完成。则团队成员在行为、情绪和心理上就会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于是,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相反,如果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必须的相互信赖程度低,则不易形成团队凝聚力。(3)团队任务对成员的吸引力。完成团队任务的活动内容、形式、频率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活动不受成员的欢迎,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令成员产生厌倦、反感心理,从而脱离团队。(4)任务的难度。重复和烦冗的常规任务会带来倦怠并影响团队凝聚力,而以团队为进行单位。具有一定挑战性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能够为整个团队带来共同面对压力的经验,完成这类任务。必须要团队成员保持高度一致,齐心协力,这样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促进更高凝聚力的形成。
7.团队间的竞争程度
团队间的竞争程度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当团队间的竞争程度增大时,团队成员越是能够感觉到这种威胁的存在,就越能激起团队成员的协同作战精神,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但是,如果这种竞争发生在团队成员之间时,团队成员会降低合作的热情,甚至自我封闭,进而可能导致凝聚力的下降。
8.团队成员之间互动和认同
团队成员之间互动和认同也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与认同既包括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的信任和交流,也包括团队各成员间互动和认同。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愈强,团队的凝聚力也就愈大;如果领导者不被团队成员所接受,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团队成员内部的互动愈频繁则团队凝聚力愈大;如果成员间彼此不信任,勾心斗角,互动也必受影响,凝聚力的下降自不待言。
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分析
 群体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世界上除某些科学发明文学创作和书本学习等少数事情外大多数事情不是说依靠个体或少数人力量就能做的,所以也就需要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统一相应的整体配合效能、归属心理在意志过程中的“共同责任利益意识”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士气状态。说到士气,我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队打仗讲求士气,而企业运行,也要讲求士气,这里的士气就是指凝聚力了。一个企业,好的群体凝聚力会使企业迈向更好的发展方向。而企业群体凝聚力不够会使公司业绩下滑,严重的话还会倒闭破产,公司的群体凝聚力形成后具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自觉性一旦形成也是具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它对凝聚力不仅可能是正面的作用,也存在着负面的作用的可能。这表现在:一方面能、责、权、利分配不公正公平缺乏诚信的状况下自觉性过低会影响凝聚力的健康形成,而另一方面过度的自觉性也会危害凝聚力。就过度自觉性来讲是因为群体成员高度自觉性的形成与建立是与高度的放权相统一的,而高度的放权又可能会形成各群体成员之间的妄自尊大、自行其是,最终反而会严重影响群体成员凝聚力的形成。同时,群体凝聚力也一样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群体中权力的集中与下放表现为群体组织中的专权与民主程度,群体组织中专权与民主就是一个矛盾,这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专权就会减弱民主,民主减弱就会使群体成员自觉性降低。像我国秦朝和隋朝两个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固然是由此条件下创造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两大宏伟工程,却也因此逼使民众揭竿而起埋葬了秦隋两大朝代。其次,要保证群体成员自觉性就需要民主放权,而民主放权就又会使群体倾向于失去组织控制。过度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会使得企业走向错误的道路。只有两者在企业管理中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才能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的效果。这既要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同时也要求其下员工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使得公司里的群体凝聚力处于一个旺盛的状态。企业的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两者关系密切。因此提高群体凝聚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企业高凝聚力是否一定能够产生高的生产效率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专家认识到,要提高生产效益,就必须重视改善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高凝聚力的企业中,成员的士气和满意度都比较高,这样有益于企业任务的完成。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也有人提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二者的关系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心理学家沙赫特研究体现了这一点,他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聚力不一定能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引导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团体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就越遵循群体的目标和规范,如果团体倾向于努力工作,争取高效率,那么凝聚力强的团体工作效率就会高;如果群体凝聚力强,但群体却倾向于限制工作效率,比如倾向于做事不事实就是,浮夸,效率低等等,群体就会降低工作效率。群体的倾向和规范是决定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此外,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的诱导方向,而且还取决于企业的态度极其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如果高凝聚力、高一致性,也就是企业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这这时候,企业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越高。如果高凝聚力、低一致性,即企业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此时,企业的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越低。如果企业低凝聚力,低一致性,凝聚力与生产关系不明显。如果低凝聚力,高一致性,就是企业态度对组织目标是支持的,即使凝聚力低,生产效率也能提高。因此,并不是任何凝聚力都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只有在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基础上,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四、如何提高组织的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目标是企业形成团队凝聚力、士气的核心动力,要增强、实现团队目标,必须增强团队的整合力和个体的驱动力。 首先需要思想整合,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其次行动整合,以达到团队内部最大限度的融合;然后个体驱动,将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团队利益相结合。要实现团队目标,必须增强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感和共同发展的环境意识。包括构建学习型团队,实现人性化管理与激励,要实现团队目标,要加强团队协助与融合,强化团队的向心力和控制力,实现团队目标。 缺乏向心力的团队必然是个人主义思想蔓延,一盘散沙的团队,没有向心力很难想象会有战斗力。但是团队管理只有影响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队伍,规范各项流程与制度,强化考核与激励,确保团队成员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由外而内”的控制力量。归根到底,人是社会的动物,有着一种自然的归属感,不仅是团队,人类的任何一种组织的诞生都是基于人类彼此存在共同的需求。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的愿望这样能激发出强大力量的东西。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只有共同的愿望才能使得团队的成员知道自己明确的角色和任务,从而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的群体,把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团结起来,使之能够产生1+1>2的合力,从而更有效地达成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目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凝聚力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要把提升员工优厚、公平的福利待遇作为第一要务,一般来说,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物质激励一直是第一位的,这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原理。这里讲的“优厚”,是指对员工要有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员工的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企业只有千方百计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努力提高员工的收入,才能使企业价值不断提升,企业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企业员工,自然希望企业效益好,只有企业效益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如果企业和员工的想法一致,就能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达到企业、员工双赢的目的。
用美好愿景激励员工,一个企业能否吸引人才,或者企业员工是否安心工作,积极上进,关键看你这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是不是值得自己为其卖力。因此,企业要对本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科学的规划,并把这种规划和美好愿景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明示给员工,让员工清楚地认识企业发展方向,并使之认识到企业兴衰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增强信心,鼓足干劲,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用领导的人格魅力聚人心,企业领导的人格魅力对员工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的领导,他的手下工作起来必定尽职尽责,企业领导公而忘私,作风正派,企业员工就会心系企业,爱岗敬业。因此,企业领导要注意多方面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员工以能有这样的领导为荣,以能在他的领导下谋求发展感到骄傲,如果这种看法形成共识,企业员工就会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这股巨大的合力连同企业的浩然正气必将使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凝聚人心的原则,企业领导心里装着员工,把员工的冷暖挂在心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做暖人心、得人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员工工作积极性同自己的利益有关,员工只有切切实实地从企业得到利益,或者认同这个企业的发展,认为自己将会从该企业得到利益,他们才会团结一致,为企业出谋划策。企业要始终坚持员工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实现员工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坚决支持和忠心拥护,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企业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用制度聚人心,企业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要始终把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分配方面,企业的分配制度要体现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要坚持奖勤罚懒,为企业付出多个人收入就多,为企业贡献大回报就大。要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要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一方面通过培训、办班进行职工教育,提高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员工干中学,学中干,自学成才。企业的政策对头,措施到位,在企业内形成轻松、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聚人心,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及其行为对员工产生的吸引力的程度。要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要把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如果经常适时地对员工生活表示一下诚意的关心,在他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员工感到企业的温暖,对企业产生亲情,自发地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多做贡献
职工参与聚人心,企业领导要有宽广的胸襟,要善纳群言,要广设员工进言之路,像总经理信箱、我为企业献一策等,要大力推广和认真实施厂务公开,将企业的有关情况及时地通报给员工,员工了解了企业,就会积极参与企业、关心企业,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要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企业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企业改革等都要通过职代会,要认真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团结广大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促进企业的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五、案例分析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有这样一条要求,它要求所有的干部都具备本公司的价值观。该公司在全世界拥有30万名员工,没人平时都要随身携带一张卡,名为“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所下的定义是: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适应全球化,这些都是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公司决定职员晋升的评价标准。该公司对各员工的评价和职业安排是通过与上司的面谈以及部门内的讨论决定的。这种“360度评价”算是通用的一大特色。这种方式是通用电气公司的企业文化,而且这种做法使公司员工的目标与利害关系关联到了一起,加强了公司的凝聚力,从而激发了通用电气的经营活力。通用电气公司曾经创造了很多令人们惊叹的奇迹,该公司可以说代表目前较高的生产率水平,这与其高水平的凝聚力是分不开的。同样电视热播剧《亮剑》,李云龙所带领的独立团也是一个群体凝聚力高的群体。为什么他们可以在敌多我寡的危急情况下赢得战斗的胜利,其实不仅仅是领导者做对了最后决策的原因,更重要的战友们有着共同的战斗目标、亲密无间的配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人们是都会全力以赴的。
六、总结
这些凝聚力高的队伍取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明了团结共进、众志成诚,必须使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一块不可缺少的砖,一份子,砖与砖紧密结合是建立坚硬城墙的基础,这种紧密结合就是群体凝聚力。共同的目标是群体发展的源泉和群体创造的源泉,只有在形成了共同的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极致的有效发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
{!}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双秋等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增强企业凝聚力《中国建材》 @))$ 第^期
{#}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郑海航>关于企业意识与企业凝聚力的探讨{J}>经济管理>@))%年)&期
{%}张康之<李传军>一般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电芝<疏德明>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
{&}>徐建生<张志>团队凝聚力的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邮政企业员工沟通技能浅析 下一篇员工“跳槽”现象分析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