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员工“跳槽”现象分析研究

员工“跳槽”现象分析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6 00:08:45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员工“跳槽”现象分析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3848
目 录
1摘要与关键词
2引言
3正文
3.1员工“跳槽”的概念
3.2“跳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3.3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
3.4控制“跳槽”的有效措施
4结论
5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1【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用人制度的逐渐开放,跳槽已经成为了诸多企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这种普遍的现象,有内因也有外因。跳槽不仅对于企业还是员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些企业不得不失去一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员工,并且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很多成本,同时也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而有些年轻人在不断的跳槽中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该怎么发展自己的事业。
本文简要概述了这一现象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跳槽”原因的分析以及带来的损失,并且研究探讨相关措施,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降低员工流动性率,留住优秀的员工,降低企业成本。
【关键词】跳槽 危害 原因 对策 
员工“跳槽”现象分析研究
2引言
由于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员工“跳槽”已经非常的普遍,这也让很多企业非常头痛,不仅损失严重,而且对企业的文化也有不良的影响。如何能留住优秀的员工也成为了一些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跳槽”的原因,以及研究解决措施,降低“跳槽”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3员工“跳槽”现象分析研究
3.1员工“跳槽”概念
员工“跳槽”从广义上是指员工从一种形式换到另一种工作形式,这种工作形式有可能只是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职业性质等。狭义上是指员工离开所在的公司到另一家公司。
员工“跳槽”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主动“跳槽”是员工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的离开所在公司,被称之为员工流失。被动“跳槽”就不是遵从于本人的意愿,被强制要求离开所在公司,有裁员、辞退、合同到期等情况。
3.2“跳槽” 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1、影响企业其他员工的心理和整体的工作气氛。企业员工的离职,会让该企业其他员工的心态不稳定,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一定的损失。
2、员工“跳槽”所带来的影响与员工在该企业所承担的岗位有关。若企业销售员工跳槽,那么企业内部商业机密就有可能泄露。若企业管理层员工跳槽,企业经营理念会得不到延续,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整个团队会不稳定,更严重的管理层会出现瘫痪。若是企业技术人员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核心技术会流失,研发部门工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是被迫中断。
3、员工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员工离职,企业势必要招聘新员工,这就牵涉到招聘成本,培训新员工费用,还有人才的重置成本,这些都给企业带来的很多经济损失。
3.3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
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
①自身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充分说明了人的需要问题。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人的需要时按等级逐渐上升的。而这些需要的存在就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当某一种需要被满足,这种需要便失去了对人的激励作用。企业员工也不例外,也基本遵循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要时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那么员工的薪资收入就是关键的因素,成为了员工选择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企业的制度、结构和管理方式是否能满足自己对安全和归属的需要也至关重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时较高层次的需要,一般是企业的核心人物和特殊员工才达到该层次,当然一旦这类员工跳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外在因素
①薪酬
薪酬是导致员工跳槽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薪酬低和薪酬分配不公。员工是经济人,刨除特殊情况,大多是以自身的利益作为做事的原则。企业员工为了金钱上的获利而选择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有50%左右的人是由于原单位的工资低而跳槽的。这充分说明的企业薪酬对于员工选择的重要性。另外,薪酬分配不公也是造成企业员工跳槽的一大原因。有些企业多做少做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种不良的工作氛围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部分员工。有些核心员工由于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②工作环境
企业的工作环境对员工来说相当重要。若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久下去,某些员工就不想在这种不良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跳槽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员工跳槽与否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未能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文化,员工之间沟通很少,各行其是,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和谐的氛围,企业的好坏、他人的优良与己无关,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核心员工得不到公司应有的尊重,以上种种现象都会造成员工的心情抑郁,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员工跳槽。反之,好的企业文化能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④企业管理者
员工跳槽也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影响。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注重员工情感,管理能力欠缺、为人处事能力欠缺等也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⑤社会因素
每个企业,每个员工都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都是社会的主要活动主体。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大的改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并伴随着多种所有制的出现,各种企业形式也出现了,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劳动力市场愈加活跃,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跳槽的概率。
3.4控制“跳槽”的有效措施
①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重视招聘工作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考虑员工的技术、性格、能力,还应考虑到他对工作的稳定性。若仅仅很短一段时间就可能会离开,那就浪费了大量的招聘时间和费用成本。企业可以根据他的工作经历或相关的测试来评价他的工作稳定性,尽可能少聘用或不聘用频繁跳槽的人。
2、建立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
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毫不隐晦的讲,在中国,企业利用裙带关系,进行招聘、提拔员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岗位甚至是内定的,有些工作能力很强,积极性很高,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员工确因为种种关系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和提拔。这些都大大的打击了某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内部员工经常跳槽,经常要招聘新员工。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这至关重要。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认识薪酬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福利、晋升、待遇制度。待遇问题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员工选择的关键因素,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薪酬机制,还应注意同行间的比较,如果另一家同等规模企业同等岗位的待遇明显高于你的企业,那你的企业肯定会出现员工跳槽。亦或者在你的企业出现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甚至是做得少的比做得多的收入还高,那也会造成企业员工跳槽。
②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应该从关心和重视员工入手,并以企业文化为中心,以公平、公正、平等为管理机制,形成企业独特的人才管理制度,尽可能避免人才流失,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招聘不仅要考虑员工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还应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工作态度、激励方式、价值取向等因素,这些都跟员工能否适应企业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互相匹配,才能让员工长久地做下去,反之就会增加员工跳槽的概率。
③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规划
企业和员工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每个员工都应有符合企业规划的自身职业规划。这就需要企业与员工互相合作,企业应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特别是一些重要员工。根据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结合企业的情况设计职业规划,这样增加了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员工跳槽的概率。
④做好离职谈话
在如今社会,即使企业做得再好,员工跳槽也是不可能避免的,那么当有员工要跳槽,作为管理者要慎重考虑,做好离职谈话。离职面谈应该尽量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通过面谈了解员工跳槽的原因,如果他是一位优秀的员工,企业应该在了解情况后,进行亡羊补牢,不管有没有效果,尽量避免人才流失。即使不能挽留,也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结论
在当今社会,员工“跳槽”已经非常普遍,也非常正常,但是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跳槽给企业以及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员工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有形无形的损失,同时对员工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对于企业来说,有员工跳槽,就能部分说明自身的企业制度存在缺陷,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有利于员工发展的氛围,使员工愉快地工作,并能看到光明灿烂的未来,通过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跳槽现象的发生,把企业损失降到最低。而作为员工,一定要有清晰合理的职业规划,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积累和沉淀,脚踏实地工作,要理性的看待“跳槽”行为,不能盲目的频繁做出跳槽的决断。
不管是企业还是员工,都要认真对待“跳槽”现象。企业和员工都希望得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只要清醒地认识到各自的问题,并及时地采取合理的措施,还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陈婉梅 田建春:国内员工流动的研究综述 商场现代化 2011(03)
【2】芮明杰 管理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19
【3】张爱娜 企业大学生新员工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孙沛 实习就业初期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1(08)
【5】李向明 程春梅 企业员工流动机理及控制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1)
【6】程红兰 论人才流动与成长的关系【J】当代经济,2006(11)
【7】罗娜 企业员工流动的分析与管理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5(04)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下一篇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