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12:51:46
文档分类: 财务管理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10694
内容摘要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润最大化   即假定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它的目标概念的含义是模糊的,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活福利设施等。   2.净现值最大化   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美国为代表。在美国,企业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因此,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通过股票的市价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
事实上,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而且实现了企业财富分配原则从货币拥有者向财富创造者的转化,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劳动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
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那么何为企业价值?通俗的说,企业价值就是企业值多少钱。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总资产价值,即已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指企业的潜在获利能力。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更为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代价,不仅考虑该商品的成本是多少,而更看重该商品将能带来的报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属于沉落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如何通过筹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吸收直接投资
债券筹资:按照不同的分类,债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有无财产抵押可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按债券能否转换为股票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股票,一般来说,可转换债券的利率要低于不可转换债券、按债券利率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是将利率明确记载于债券上,在整个债券期限内利率是固定不变的,而浮动利率债券的利息率是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按是否参加公司营余分配可分为参加公司债券和不参加公司债券,参加公司债券的债权人除享有到期请求还本付息的权利外,还有权按约定参加公司盈余分配的权利,反之,则为不参加公司债券、按偿还方式可以分为到期一次债券和分期债券,发行公司于债券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的为到期一次债券,一次发行而分期、分批偿还的债券为分期债券。按我国企业发行债券的实际情况可将目前企业发行的债券分为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筹资
租赁方式进行筹资
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司公开向社会筹资,发行股票,有普通股和优先股,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虽然也是财务管理目标中的一个,对于企业长期发张战略来讲,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最终目标,但我们不可忽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作用,企业在成立之初经营所带来的利润是不大的,前期主要依靠股东的投资,只有充足的投入,后期的利润产生才会有保障,期中普通股具有永久性,无到期限定,不需归还,股利支付视公司经营业绩而定,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因而给公司带来的财务负担及筹资风险相对较小。
二、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是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
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广义上说来,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存在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在确认财务管理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时,这样说无异于推卸责任,将这个目标放到一个只能在理论上讨论,而在现实中无法运用的地步。因此,在这里,只将“相关者”局限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职工(包括经理人员)和政府。至于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供应商和企业客户(消费者),在假定他们是理性的人的前提下,其利益由其本身的选择与那个企业交易得到保证。
那么,如何计算相关者利益呢?在这里,我们借用王化成老师提出的“薪息税前盈余”的概念,它包括薪、息、税(所得税)和薪息税后盈余(即财务会计中通常所说的净利)。薪即职工工资,代表了职工利益;息即利息,代表债权人的利益;税在这里特指所得税,代表国家利益;企业的净利,代表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很明显的,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上面所述狭义的“相关者利益”。在理论上便于理解,在实际中,有确定的数字,也具有可操作性。
不过,单纯的“薪息税前盈余”不过是薪、息、税和净利的简单相加之和。这个指标有其缺陷,即它不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相关程度的差异与各对象所冒风险的大小。事实上,谁与企业关系越密切、为企业提供越为关键的资源,谁对企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另外,谁为企业经营所冒风险越大,其要求就应该越大程度地被满足。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指标做出修订。一种可行的作法是为薪、息、税各按其重要性设定一个权数,权数依据各相关利益者的相关程度和其所冒风险的大小而定,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客观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当债权人的对企业的控制较大的时候,利息权数可以大一些;相反,可以适当提高税前盈余的权数而降低利息的权数;而在一些高科技企业,职工个人的劳动能力和成果对企业影响较大甚至于有时会对企业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这时,就必须提高职工薪金的权数。在企业偿债能力较强的时候,债权人的风险较小,利息的权数可以设定得低一些;相反,可以加高反映所有者利益的净利的权数。修订后的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资源情况及各相关者对企业的贡献,并且体现了高风险、高报酬的思想。
三、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管理决策因素
1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后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2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 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3 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1 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
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 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筹取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四、相关问题的考虑
(一)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
(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
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报表分析的操作和基本要求 a. 数据的比较分析,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数据的解构。首先要知道某个数据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才有可能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如说销售额,无非是“销售价格*销 量”得来的。要分析比较实际与预算的差别、今年和去年的不同,当然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找出销售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销量增减的原因,就可以知道销售额为何变化。 b. 数据趋势或数据关系的分析,多半是为了找出业务的规律性东西。比如季节性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或者某一个变量变化引起的另一个变量变化。这既可以让管理层 看清自己业务,也可以为今后的预算提供依据。这种分析的实验性很强,既需要分析员对数据的判断力和敏感度,又需要不厌其烦的反复推算,以期找出数据之间的 本质规律。 c. 寻找你想要的答案。首先,分析员平时要时常观察关注公司的一些变化和发展。比如公司战略的变化,重大人士变更,营销策略的转变等。其次,遇到问题,切忌闭 门造车,自己瞎编。一定要跟各部门的人多沟通,从他们那里找到解释。每一个解释,在自己的工作底稿中最好能注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询之需。 d. 财务分析报告,不在于长,而在于精。精准而切中要害的报告才是好的。这除了分析员本人要比较敏锐以外,适当的表达方法很重要。如果有些文字,完全可以用数 据表格和图形来代替,一目了然,就千万不要像写作文凑字数那样写一大堆。还有,不需要太多华丽的文字,也不需要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只要客观反应事实就可 以了。最精妙的财务分析报告是让读者在报告的帮助下自己去解读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绩效、公司策略的得失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追求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始终不能偏离企业总目标的要求。而且,确立财务管理目标,要树立长期的观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与否,不应该局限于短期行为,也不应该只考虑利润取得的多少,还要与质量、技术等其他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以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收益与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收益必然伴随着风险,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增加收益,降低风险,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角度去增加企业的收益有很多途径,开流节源是企业生存的更本,增加筹资,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使得更多的资产创造更多的收益。其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合理分配资源配置也是降低成本节源的一种方法。企业收益伴随着风险,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负面效应,也包括正面效益,同时分为外生和内生,外生的不确定性是由经济系统外部因素决定的,例如消费者的偏好或厂商的生产技术等,内生的不确定性则是来源于经济行为者的决策,它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定义很多种风险:经营分先、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性、营运资金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从投资的角度看,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公司特有风险。如何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未知损失,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种策略中达到减少风险的可能性:①接受风险,这种策略是企业采取自我保护的接受风险策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以应付风险带来的损失,例如:提取坏账准备、长期财产保值、用做将来发生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补偿,②回避风险策略:这是一种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是以无风险或低风险作为衡量各种备选方案优劣的标准,这种策略尽管较为稳健,但并不经常采用,因为风险与收益总是并存的,风险的大小与风险价值率成正比,没有风险也就没有丰厚的收益,③减少风险策略,这种策略在实践中经常采用,在风险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因发生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还可以进一步将减少风险策略按风险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控制,按控制风险的方式,可分为技术控制和行为控制,前者是采用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后者是通过强化对有关人员的行为管理,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④转移风险策略:这种策略是指对某些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的财产或项目,采用转移的转移出企业,并换换回较为保险的项目,例如参加保险方式,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保险公司。总之,风险管理不是一味的降低风险,而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做出适当的选择。
(六)企业如何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
1、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需要不同的财务工作内容,进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设定的不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措施。
首先,在企业的起步阶段,需要完成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构建。这一目标的基本内涵是结构完整、分配合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当中包括长期筹资、长期投资、资本运营和利润分配等基本方面。在企业的起步阶段,由于所能吸纳的资金数量有限,所涉及的投资渠道有限,因此企业的起步阶段往往具有较少的长期投资和筹资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本身需要完成将资本运营过程的基本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的整体涵盖,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完整;企业需要在基本的市场销售业务完成之后,对经营成果进行合理分配,以稳定管理构架和经营模式,进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分配合理目标。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此时会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企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产生进一步建立和加强长期投资、长期投资等管理项目的需要。由于企业在起步阶段到独立法人阶段,需要经历一定的经营周期,因此需要企业的经营者本身进行扩大再生产,或更新固定资产方面的决策,以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对其资本存量的现实要求,因此在原有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之上,需要进行长期投资项目的拓展。但长期投资项目的拓展本身应当作为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长期投资涉及的金额往往十分庞大,经营的成果往往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在规范化的投资决策流程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的最终形态是建立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或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阶段在此时进入最终的分离阶段。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所有权本身的多元化,企业逐渐走向社会化。此时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由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应当进行基本目标的调整,设置经营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此时的财务管理机制应当进行与金融市场的全面对接,以适应企业进行社会化筹资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生产经营本身的资金需求已经不能通过自身的内部积累来完成,应当通过资本结构的社会化进行金融市场运作。此时财务管理工作的长期筹资部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借贷关系,而将资本筹集的方式转化为所有权的转让作为资本筹集的重要方式。财务管理本身需要与资本融通而形成的金融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此同时企业财务工作已经不再是进行黑箱化运作的封闭式财务管理形态,而需要伴随着所有权的社会化,根据经济事项的公允价值计量成果向全社会进行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并受到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审计机构的核查。财务管理工作在此时应当注重风险和信用的考虑,丰富自身的财务管理手段,改善财务管理过程当中的决策过程,以适应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在分离阶段,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发生剥离。具有现代管理经验和知识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会成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而企业的所有者应当从直接的经营管理工作当中退出。在这一过程当中,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并随之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导致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盲目扩张的倾向,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应当与之相伴随确定独立化的原则和目标,同总经理所直接领导的经营管理部门产生一定的独立化趋势,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如实的反应和监督,减少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良性发展。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不同国家的企业由于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着差异,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并非完全一致;即使同一企业由于其财务活动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是唯一的。
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规模、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情况下,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求可计量的特征,笔者认为:以“利润最大化
’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实际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目标导向性的意义。其理由在于: 利润指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获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追求最大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最现实的选择。不论是否考虑时间价值,也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断提高企业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都是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保证每股收益和现金股利的稳定增长。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运用的量本利分析、投资敏感性分析等方法都是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基础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优化配置,以及企业间的兼并和分立,也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可以说,利润尤其是付现利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易于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理解和接受。
利润并非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资金时间价值是在资金投入再生产过程后,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额。企业取得利润的时间越早,所产生的增值额也就越大,因此利润中也是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明智的企业经营者会采取催收应收账款等有利于利润尽早实现的措施。之所以认为它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不重视商业信用等不正常情况下的产物。 从风险的角度看,风险是指企业实现收益与预期值之间产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风险价值是企业因承担较高风险而应得到的较高收益。因此,风险作为一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损失,任何企业的经营者在考虑获取利润的同时必然会考虑风险因素。因为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产生亏损。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其自身利益,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寻求最佳组合。 利润指标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企业的市场观念不强,造成了企业缺乏诚信,企业间拖欠款项较为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理(厂长)的行政色彩,导致为了“官职而任意调节利润等短期行为的发生。凡此种种不正常现象,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是利润指标的缺点,应当考虑我国的实情。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证券市场尚不完善,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并不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因此在现实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尚不适于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中心,才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明工作方向,从而为企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综上,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选定,作为企业声场经营长期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服务与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保证
参考文献:陈舒 《财务管理实操》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杠杆效应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