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部因素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2、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预决算的影响
3、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的影响
4、现有事业单位监督体系的影响
5、从业人员道德水平的影响因素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以及从以后事业单位发展的趋势出发,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剖析当前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种因素。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规范,监督更加严格,更加注重资源的配置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划分为“公益二类”这些可以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就要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市场适应能力。二管理应当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又要以会计信息为依据,所以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3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和财务信息质量方面都有很多的变化,特别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情况中,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对于财务工作不重视,体制环境以及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导致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并不高。
会计信息是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以及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人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是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和及时性。
总体来说,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身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事业会计制度,在最近的2017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很多规定条款与实际操作在事业单位及运行机制下想冲突,并不能如实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比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余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方式下,设置的科目较少,记录方式简单,容易操作。但反应的内容不够准确全面,无法真实及时的反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在核算事业单位收支时,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使用收付实现制时设置的会计科目少,会计记录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但收付实现制本身与权责发生制相比而言有种种弊端,例如:反应的内容不够准确全面,无法真实反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收付实现制下不计提折旧和摊销,导致无法真实反应单位资产的市场价值;容易引发收支不合理的波动,由于只有实际收付款发生时才能确认收支,并不以收支的实际发生为标准,可能会导致当期收支出现畸形波动。《新制度》未设置“成本费用”科目,无法反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中劳务成本等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新制度》中对财产物资计价规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随着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日趋复杂,仅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真实反映某些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实质,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2、监督体系很多事业单位不重视
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的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领导“打招呼”经济业务就不按相关程序处理,流程从简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过程监督,甚至出现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者利用虚假信息掩盖真实支出项目的等违法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由于缺乏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与上市公司相比,事业单位并未强制要求接受每年一度的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这也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而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密不可分。由于事业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并不具备必须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性低,会计人员队伍稳定,导致一些单位会计人员老龄化严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会计制度的改革等导致会计人员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由于事业单位平时业务相对简单,很多重复劳动,导致会计人员在常年累月的工作中缺乏获取新知识、新理论的动力,缺乏创新意识;还有一些单位财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较低,无视财经纪律,弄虚作假甚至侵占单位财产。
参 考 文 献
提示:在此处撰写资料来源(请删除本行提示信息后再写入相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