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比较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比较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4-01-31 12:45:11
文档分类: 保险学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比较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591
目 录
一、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2
(一)家庭养老3
(二)土地养老3
(三)个人商业养老保险3
(四)社会保险模式3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分析4
(一)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保对象4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运营机制5
(三)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体系6
(四)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规建设6
三、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优化模式比选对策6
(一)完善新农保机制6
(二)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水平7
(三)优化保险关系的接续过程8
(四)科学化布局商业养老保险8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老龄化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管理机制要想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作用,就要充分贴合地区管理要求和管控标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重要的配套条件是社会行政发展的关键,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框架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应用管理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发展现状,并且从投保对象、管理运营、转移接续以及法律法规建设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特征进行了系统化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优化管理措施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比较
一、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半数人都生活在农村,土地保障机制和家庭养老已经深入人心,多数农村老年人都会选择以上两种方式养老。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险项目逐渐走进农村,成为了有效解决养老工作的手段,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家庭养老
 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家庭养老模式较为传统,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们秉持“养儿防老”的思想认知,认为老年人只有在家养老才是归宿,才是儿女履行孝道的方式。尽管时代在变迁,这种观念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没有改变,甚至象征着责任和儿女的义务[1]。
(二)土地养老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土地的象征意义较为复杂,不仅仅是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生活的归宿,因此,多数农民会将土地作为生活资源的根本,多数生活都是依托土地,特别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项目全面建立并且运行过程中,农民将其作为重要的生活要素。这就使得多数农村老年人将土地作为最终养老的根本,依托土地完成养老规划。
(三)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进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在东部发达地区开始增加。储蓄养老逐渐成为部分富农的选择。
 近几年,在城乡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务工人群数量逐渐增多,使得农民的收入和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逐渐增高,使其养老观念也出现了变化,个人商业化养老保险业务逐渐走进农村,尤其是在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借助储蓄进行养老成为了一部分富裕农民关注的焦点和首选,这就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项目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
(四)社会保险模式
 目前,较为常见的社会保险模式主要分为老农保和新农保。在1992年,我国首次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方案,并且集中开展了试行工作,其作为农村社会保险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也为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了保障,更是为社会全面处理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能引导农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最重要的是,在试行方案中,对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付费的理念予以传递,并且为社会统筹性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指导。在实际工作体系建立后,将县作为基础单位,依托农民自愿的基础化管理原则,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和应用价值,在系统化组织引导机制建立后,全面分析农村和农民的实际管理水平以及现状整合了具体的养老保险基金计划,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和落实提供了坚实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内容中,保险基金将实现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三位一体管理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村保险项目的转型,一定程度上实行储备积累,关键是能结合农户的实际积累资金总额以及预期有效完成后续的养老金分发,而相应的农户就能按照基础性年限领取养老金。
除此之外,“新农保”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其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这种处理机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账户处理和管控机制,确保相应筹资管控机制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维护管理工作流程的合理性。而对于相关内容也进行了集中约束和管理,一方面,年满16周岁且非在校学生或者是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年满60周岁且相关条件均能满足参保条件的农民均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正是借助相应的处理机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化保险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针对性,提升管控体系的综合水平[3]。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分析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运行和监管方面依旧存在局限性,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一)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保对象
在我国,新农合和旧农村保障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最低标准,需要由国家财政进行全额提供,并且,财政部门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兜底”管理体系,对于已经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具有相应的服务义务,若是子女参与了养老保险并且按时进行缴费处理,其每个月就能领取基础养老金,并且这个方案的实行并没有地域或者是性别的区分。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对于养老金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正是这种捆绑式的参保机制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也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的扩大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从2009年试行相应工作要点,一直到2014年国务院颁布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管理措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协同管理工作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预计在2020年,城乡养老保险项目将实现公平、统一且规范化的一体化整合机制,能为城乡参保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老年生活[4]。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运营机制
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运营体系也是研究的关键。对于项目的运行而言,资金管理和来源十分重要,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需要借助政府、个人以及集体进行资金共同筹集,但是,多数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足,会将多数资金都投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经济实力大大削弱,也会造成资金筹集管理工作出现失衡。在旧农保体系中,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很难有效落实相应的处理机制和优化措施,就会造成管理流程和管控项目无法发挥其实际价值。基于此,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效建构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以及政府补贴协同处理的保险基金筹集原则,为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最关键的是,在新农保体系内,个人账户的缴费处理过程会在老年人老年后为其提供较好的养老金保障服务[5]。
值得一提的是,在旧农保项目中,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一般会交由县级政府进行集中管理和支配,因为投资基础性渠道主要分为有效性和条块分割管理,并不能有效发挥其规模化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对基金管理以及运转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养老保险依旧存在受到行政干预的问题。基于此,新农保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监督管理,并且将其归为省级单位进行统筹管控,基金也被集中纳入到财政专户项目中,能建立完整的监督运行机制,对于实现保费征收和养老金建构平行管理机制提供了支撑,也能建立互相不交叉的项目体系,为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进步提供支持[6]。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对于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合理性提升制度建设的综合水平,就要对其进行动态化管理,基于此,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将重点落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项目中。我国在2016年启动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监督机制,并且针对签约的七个省份进行资金拨付,配套落实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绩效考核流程,为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提供了保障。而在德国,政府并没有借助资金积累的方式进行处理,依旧利用的是现收现付的处理机制,出于保险的考量,担心农民担负双重经济压力,且德国投资方式较为有限,资金积累反而会出现基金贬值的风险问题。
(三)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体系
 在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其接续处理工作予以关注。尤其是要关注的群体就是农民工,若是从户籍的角度分析,农民工本身属于农村,但是长期在城市打工为企业工作,因此,要想判定相应的接续管系,就要对归属体系予以判定,合理性分析农民工养老保险项目归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另外,在确定具体归属范围后就要整合接续处理机制。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处理依旧是困扰政府的社会性问题,在《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中就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2014年7月对其进行正式启动,能结合相应的方式完成接续[7]。
(四)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规建设
在我国,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制度的探索要追溯到1986年,但是从相应管理要求和具体发展结构进行判定,立法的滞后性是最关键的问题,管理运营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体系的完整性不能有效整合是制约整体效果的关键。
而在2010年,我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出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但是依旧缺乏专门的法律,造成操作性和实际保险关系之间的衔接机制依旧存在问题,甚至会制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8]。
三、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优化模式比选对策
 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从提升农村人口基础素质出发,积极强化农民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并且提升其综合水平,有效落实系统化的宣传指导机制,并且配合适当的奖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保险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也为建构完整的项目发展结构奠定基础,确保能真正提升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时代价值[9]。
(一)完善新农保机制
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优化体系内,要积极落实稳中求进的管理原则,夯实管控体系,确保能对养老保险的内容、模式以及发展历程等进行统筹监督,合理性完善相应工作,并且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养老保险保障机制,将基础养老保险作为思想依据,推动新农保管理工作水平的升级。
第一阶段,要实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机制的全面覆盖。阶段性管理工作中,要将提升新农保覆盖率作为关键,且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不同阶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尽管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相应的待遇也能形成差异化管理,对于阶段性全面建立社会性保险制度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设定了保障水平的基础节点。
第二阶段,要基本建立和小康水平相匹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时,能借助新农保有效提升农民保险保障水平。不仅要整合管理流程,也要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予以关注,从而实现现代化监督管理,确保能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机制[10]。
(二)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水平
为了有效提升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水平,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控体系,并且完善管理流程,真正践行统账结合的管理筹资模式,将现收现付处理机制和完全积累予以融合,确保能从多元化角度分析和判定相应工作的重点。若是从产权角度进行分析,就要利用现收现付处理机制对账户进行统筹监督,若是利用完全积累机制则使得账户直接成为私有产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产权归属个人仅仅能在退休后领取相应的养老金,这就必然会出现当前缴纳的养老金直接积累到退休后继续使用的现象。而对应的现收现付制度仅仅只能对当前的养老金支付项目予以约束。基于此,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1]。
第一,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水平,要整合科学化的监管机制,并且对养老保险保值增值工作予以重视,若是基金投资渠道一直只有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两种方式尽管能有效保证资金的规范化处理,但是若是出现物价高涨或者是通货膨胀问题就会造成资金保值效果不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调整机制,并且在维护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合理性整合投资权限,积极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范围,强化政策导向管理效率,利用多元化处理机制对项目展开深度管控。例如,购买政策导向性较好的重点项目股票或者是购买开放式基金,针对社会保障投资项目的选择要保证相应运行机制匹配长效性发展规划,能借助相应的指标对其动态运行结构予以检测,且相应的变动能在科学化变动范围内。
 第二,要强化专业化运营机制管理,相关部门要结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且充分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建立对应的委托代理关系,将养老保险基金直接委托给专业管理部门,确保其能借助科学专业的市场运作手段展开完整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监督职能,并不直接参与到基金投资项目中,对基金操作过程进行监管,在保证资金安全性的同时优化投资比例结构,维护基金收益水平。并且,政府要保证相应工作公正透明。
(三)优化保险关系的接续过程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接续处理工作的合理性,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管控流程,并且建立全国性信息平台,结合我国信息发展技术趋势,整合工作体系和社保关系将成为项目发展的必然路径。也就是说,建构覆盖所有社会保障业务和联网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将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发展的趋势,就能整合接续处理工作,借助一卡通就能实时查询具体的养老保险信息、工伤信息、失业保险信息以及生育保险信息等,从而完成身份认证的基础上确保能建立个人账户支付处理[12]。
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强化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为了保证农民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就要对经办机构进行统筹监管,确保能提升相关办事处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第一时间完成办理工作,合理性提升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科学化布局商业养老保险
 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要适当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且一定程度上分担政府的实际压力,为投保农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和发展要点依旧存在较为模糊的现象,商业化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之间还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管理机制,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研究和进一步探索,共同创设更加系统化的保险管理结构[1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后发现,要想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管控制机制,就要对养老保险管理要点予以深度监督,整合经济效应和管理要点,确保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发挥其实际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胡海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71-71.
[2] 范辰辰.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 罗云耀,李冬梅.兰海高速沿线"以土地换保障"模式引发的思考 ——基于四川省广元市XX镇的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208-210. 
[4] 邱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以资中县碾盘山村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6. 
[5] 卫松.我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历史、经验及未来[J].学理论,2016(10):87-88,110.
[6] 焦娜.社会养老保险会改变我国农村家庭的代际支持吗?[J].人口研究,2016,40(4):88-102. 
[7] 胡丽娜,薛阳.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7(1):60-66. 
[8] 张萌萌.土地流转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9] 陈亮.沅江市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0] 许永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收入模式影响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7(7):176-178.
[11] 武烨.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与缴费意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12] 杨再美.城乡一体化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组合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47-49,53.. 
[13] 邓旭东.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2015(6):222-22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析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