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农村社会化现状2
(一)、农村经济落后和社会发展缓慢2
1、经济落后2
2、社会发展缓慢2
(二)、农村发展社会化的重要地位3
1、农村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3
2、我国是农业化大国3
3、农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3
二、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探讨5
(一)、我国农村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发展现状5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5
(三)、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探讨5
三、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6
(一)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7
(二)、扶持机制建立不完善7
(三)、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7
(四)、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的保障8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也整体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我国的老龄化也在逐年提升。在如今的社会中不仅仅只有大城市出现人口老龄化,农村老龄化也在升高。但由于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所以如何结合城镇老龄化的相关政策来更加完善农村相关政策,特别是社会化养老保险这一方面呢,由于种种原因使之并不完善,所以将如何保证农村养老保险条件更加完善是我们当今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社会化 经济发展 政策 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探讨
一、农村社会化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总体形势是和谐稳定的。但是,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人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一)、农村经济落后和社会发展缓慢
1、经济落后
如今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经济还处于落后阶段。由于还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政策与制度,这些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告诉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经济薄弱,使政府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智能,本着“天高皇帝远”的态度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使的更多的基层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得不到更好的服务,因此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不但会给基础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的因素,还会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也随着各地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便随之而来,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相关政策方面问题就特别突出,这都是我们目前需要去解决的。
2、社会发展缓慢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力相对落后,中国内地仍有8700万成人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2300万人,全部集中在农村地区。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人中,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均纯收入约为全国水平的70%左右。西部农村教育还存在着师资匮乏、乡村教师素质不高、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内容与西部经济社会脱节等问题,还因为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有高中文化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65%。在家的绝大数是老人、妇女、儿童及在家做小本生意的农民。这些人大多是文盲,他们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小农经济意识浓,农技知识欠缺,劳动技能低下,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能力强、有文化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毕业后也选择在外地发展,不能将科学知识、文化思想带回家乡农村,以回报投身于自己的家乡。虽然现在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地区村官依然是一些老一辈农民担任,治村不能突破小农思想,守旧,并不能带动农村经济。
也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与大城市相比,不但基础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严重不足,卫生人才匮乏,技术设施落后,而且农村合作医疗几近空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
(二)、农村发展社会化的重要地位
1、农村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才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2、我国是农业化大国
我国自建国以来主要的产业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我国有悠久的农耕文明。主要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广大,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还因为因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较多,农业生产占得比重也比较大。
3、农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衣业和农村现代化。
二、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探讨
(一)、我国农村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数以千万计的青壮年农民到大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和老龄化程度超过了城镇。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分析,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有85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多,而我国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比如土地养老,家庭养老也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慢慢地削弱。伴随着城镇化过程出现的是种种难题,例如人口老龄化现象,空巢老人现象不断提升,各种各样的问题给我国的农村老人养老提出了新的难题、 新的挑战。几千年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面对不断扩大的老年群体,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应运产生,随之养老服务合同纠纷与日俱增。这一客观现实及未来的紧迫形势,促使我国必须关注农民社会养老的制度建设问题。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为了实现劳动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在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百人以上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伤残、生育、病假、死亡等待遇作了规定。之后国家又陆续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作了规定。颁布了有关住房、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法规。
第二阶段讲的是1984年在党的十四大中,党和政府开始把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推进。国家陆续出台和完善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改革。
第三阶段讲的是从1992开始至今。我国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继承。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还要加发过渡性养老金。
(三)、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探讨
现今我国的农村经济正在逐年上升,经济情况也在改善,但是现如今每个农村都存在老人小孩偏多,特别是老年人口几乎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才刚起步,所以很多政策也没有落到实处,根据2001,2003年的统计资料则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整顿规范工作继续进行”。这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十余年,收效并不理想,虽然各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花了很大力气,但就全国整体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依然是参保率低、覆盖面窄,管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总结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经验,结合其典型做法,从皋兰县的具体情况出发,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对策主要包括: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政府责任,政府责任主要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财政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和市场化服务机制;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环境条件,首先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营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其次,整合资源,营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资源优势,最后,加大宣传,营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有利的社会。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农村养老保险又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75%, 农村养老保险 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占总人口 75%的农民的现在 或将来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和保障群 体,妥善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二)扶持机制建立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经济中心还是放在城市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同,所以城市的养老保险机制并不是全部能适用于农村。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金仍要靠从保险基金理扣取来解决工作经费。在基金收支问题上,财政不兜底,赤子责任无人负,这样的结果只会给农保事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完善对各个农村的扶持制度,也可以联合社会公益基金来完善扶持机制这方面的基金问题。认真去落实好这方面的事情。
(三)、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
养老保险的监督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养老保险监督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内外监控机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监督意识淡薄,缺乏社会监督。因此,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养老保险监督体系,养老保险监督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行政监督。由政府专门职能部门对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监督,主要监督养老保险立法的贯彻执行,接受重大养老保险违法案件的投诉与处理,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投资等过程进行监督。第二,审计监督。依法由有关机关定期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财务收支及管理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以杜绝和减少违纪行为发生.第三,社会监督。由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公民等各方代表组成社会监督机构,对养老保险工作实行全面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条件保障
为了适应我国农村养老的实际现状,但是还是因为各种因素使得我们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完全体现出它的作用和效果。所以,根据我国的农村经济、老年人口、农民意识等情况,建立起来符合我国特殊情况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够真正的从本质上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现实问题,同时完善的、合理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建设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非常有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某些农村在2011年就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推行,是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也就是说把个人缴费、集体补足、政府补助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建立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补贴的优惠制度。栖霞市从该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多方筹集农村养老基金的方式,筹资机制,并积极地推行和实施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因为在我国某些农村养老保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为使更多的村民了解到我们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府便扩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参保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采用弹性资金投资方式、完善立法,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定化、多方统筹提升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拓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建立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提倡社区助老服务,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必要引入精算,使制度更加科学化、实现新农保经办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多条合理的建议。让更多的老龄化农村都能享受到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