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黑娃与葛利高里的形象比较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2 21:21:53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1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黑娃与葛利高里的形象比较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5974 黑娃与葛利高里的形象比较 【摘要】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黑娃与《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里这两个人物形象,既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同的悲剧性结局,又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他们都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都有参加革命的炽热的心,同样为了自己的爱情而不惜一切。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最深层的根源,还是与他们所处的大体相同的时代和不同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文化氛围这种典型环境分不开的。 【关键词】 悲剧人生 黑娃 葛利高里 人物形象 文化氛围
陈忠实的《白鹿原》不仅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的写照,而且,我觉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总结。小说描写了以关中为代表的中原地区的浓厚而独特的乡风习俗,塑造了具有独特操守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及儒家文化忠实的实践者倡导者维护者的形象和作品结构完成的关键人物黑娃的形象。在仁义白鹿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戏剧,显示着现实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读过这部作品,使我自然联想起同样被誉为史诗性作品的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小说以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了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