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 第1页
关键词 —————————————————————————— 第1页
正文
引言 —————————————————————————— 第1页
《万寿寺》的诗意世界——————————————————— 第1页
《万寿寺》的精神向往——————————————————— 第2页
结语 —————————————————————————— 第4页
参考文献 —————————————————————————— 第5页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读王小波《万寿寺》有感
【摘要】《万寿寺》是王小波的最后一部作品,起初读起来,晦涩难懂,结构混乱,不知所以然,总觉得书中人物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天马行空,感觉是一部神经质般的作品,坚持读完《万寿寺》以后,突然有点感觉,觉得整个作品中有一种精神,是那种追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的精神,是对本我自我无限向往的精神,对自由、对本性回归的精神。我想,王小波在创作他的最后这部作品时,想必他已经做到了不再顾及世俗的眼光,不再拘泥形式结构的束缚,不再考虑故事情节的合理,完全追随自己的本性,听从自己的本我,任由故事的发挥,故事中的薛嵩和故事外的王小波,已经浑然天成,自成一体。谁能分得清,谁能分得开,貌似无厘头的情节,又何尝不是我们内心中时常会迸发出的情愫。《万寿寺》不正是一部“好色”的作品。
【关键词】 本性、精神世界、诗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