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牛津词典》将“后真相”一词解释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 赵彩雯. “后真相”时代如何引导网络舆论[J]. 传播力研究, 2018, v.2;No.028(16):13-14.
]]这种真相和罗辑被忽视,情绪主导舆论的情形就是我们要说的“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现象在近年多起社会公共热点事件得到非常典型的体现。本文以2018年“王凤雅小朋友之死”这一热点事件为研究案例,发现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大众涌入社交平台参与事件传播,出现情感表达先于真实信息,人们以情感为判断依据的“后真相”现象,社交媒体成为催生“后真相”时代的温床。
通过理清其发生、传播、演变到澄清的过程,发现社交媒体环境下“后真相”现象具有片面真相、情绪真相和技术赋权真相的特征,并探寻其传播机理、探讨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对国家形象、社会稳定,网络空间和媒体公信力的负面影响,为防范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失实出现提供建议,净化网络传播环境,规范舆论场,引导人们对新闻真实的追求。
关键词: 社交媒体;“后真相”;“王凤雅小朋友之死”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依据 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4文献综述 3
1.5研究内容 4
1.6研究方法 5
第2章 “后真相”时代与新闻失实 6
2.1“后真相”的媒介背景 6
2.2相关概念的解析 6
2.2.1“后真相”的定义 6
2.2.2“新闻失实”的定义 6
2.3“后真相”现象的传播特征 6
2.3.1技术赋权真相 7
2.3.2片面真相 7
2.2.3情绪真相 7
第3章 新闻失实的传播及发酵过程 8
3.1事件引入 8
3.2事件演变过程 8
3.2.1事件发生期:道德成为群体情绪的感性标签,为事件形成舆论场 8
3.2.2事件首次澄清点: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新闻滞后 8
3.2.3事件引爆期:社交媒体文章引爆舆论,舆论场形成 9
3.2.4事件澄清期:媒体持续跟进报道 官方信息释出令舆论出现反转 9
3.3“后真相”现象传播机制 9
第4章 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失实的原因 11
4.1大众涌入社交平台,形成众声喧哗之势 11
4.2真相与虚假相随,虚实难辨 11
4.3受众心理的情感共鸣 11
第5章 新闻失实的影响 12
5.1降低媒体公信力 12
5.2恶化网络舆论生态 12
5.3影响国家和政府机关形象 12
5.4资源消耗,影响社会稳定 12
第6章 “后真相”时代新闻失实治理的建议 14
6.1国家层面:法制建设及网络舆情监督 14
6.2社会层面:社会监督 14
6.3行业层面:加强权威媒体的深度报道 14
6.4个体层面:加强媒介素养,增强辩识和批判能力。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