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02 13:04:19 |
文档分类: |
学前教育 |
浏览次数: |
59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浅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浅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直接而重要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深刻的、长远的影响。
一 、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