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工作误区
“人心不同,有如其面”。要真正了解每个学生,亦非易事。但是,作为班主任,首行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至诚之心去了解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经常去接近、关心和体贴学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才愿意亲近班主任央班主任面前敞开心灵的窗口,说真话,表真情.
有关研究表明,班主任在了解学生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了解学生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影响了解的结果.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了解学生过程中双方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与所产生的偏差,采取适当措施调节心理活动,提高了解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学生几种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分析法
观察分析法,是一种凭借感官感知学生及与学生有关的人和事,搜集学生思想信息材料并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二)资料分析法
这是一种通过对有关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来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关学生的书面材料记载着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这些资料可以把握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家庭、社会交住等全面情况,了解学生每一个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变化的情况与趋势.这些情况既是班主任有的放矢教育学生的依据,又是与家长联系交流教育信息怕重要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民,以明确自已努力的方向.
(三)个别谈话法
师生之间的谈话有许多方式:有与几个学生或全班学生一道 谈的集体谈话,有与某个学生单独谈的个别谈话;有师生共同明确的指向性谈话;有不使学生觉察目的的无拘束谈话;有调查性谈话,有协商性谈话等.我们这里采用的是以了解学生为目的的调查性谈话,且往往以个别谈话为宜.调查性淡话要求按照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逐一回答,用以收集学生有关情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