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3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3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9-02 08:21:43
文档分类: 学前教育
浏览次数: 39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3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新的世纪是一个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的世纪。它带给父母及孩子的,不只有机遇,更有挑战。无论你清楚与否,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在方法或态度上,你哪怕稍微微一点点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的改变,都可能决定孩子终生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环境和受到教育的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成人怎样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至关重要。而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很多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日益严重。在报纸杂志上也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报道,有的子女婚后对父母不孝敬,甚至虐待,严重的逼人致死,可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对他们关怀备至,倾注全部的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主要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未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不孝之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而他却不用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同伴,不会体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他只学会了接受爱,而没学会付出爱。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历次召开的“未来世界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中各国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要教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特别指出应帮助儿童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没有爱心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为先,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对幼儿爱心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依附于自己,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特殊的社会成员。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呵护、照顾甚至是溺爱,很少以平等的心态给孩子义务、权利、责任。这样无形中便影响和阻碍了幼儿爱心行为的正常培养。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对幼儿爱心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增强“爱心”与同情心。端正教养态度,防止溺爱,溺爱是一种无原则的教养态度,容易滋生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味的满足,一味的迁就,百依百顺。研究者曾将上海的父母与日本父母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父母强调父母要爱孩子,关心孩子;日本父母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也离不开爱。但是,如果这种爱不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给予的,就将演变为溺爱。例如:孩子在吃饭时把在最爱吃的菜都抢到自己的面前,你是一笑了之呢,还是坚决制止呢?这就是一个教养态度的问题。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不仅会接受爱,更重要的是学会爱。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与儿童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下一篇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