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教养的人应从幼儿开始
所谓教养,就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懂得尊重别人,注意生活细节;有教养的人,能够将人类各种优秀品质,如感恩、真诚、勇敢、勤奋、节俭、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良好的教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尊贵之处,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如果说一个人的教养能营造个人圈子的脉脉温情,那么一个民族的教养就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能转化成为一种尊严,一种骄傲,一种力量。
教养是文明规范,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石。得体的教养,有助于人们获得社会认可和幸福生活,有助于人们建立积极和谐的社会关系,也有利于表现良好的公共形象。
“为国家和世界培养有教养的人”,这原本是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正因为百年来哈佛始终遵循这一目标,才会培育出6名美国总统、29名诺贝尔奖得主和27名普利策奖得主,才会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一说。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中国人去外国,还是外国人来中国,更不用说我们在自己的国家里,在教养上,我们做得不够好,甚至很差,差到令人无奈、沮丧、无地自容。难怪曾有一位外国人士说:“中国人缺少的不是教育,而是教养。”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联合国的一个组织调查材料提到中国大陆留学生形象时,有一个评语的表述为:不会看人,不会微笑,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会说“谢谢”“抱歉”“对不起”……21世纪初,中国的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在参加国际会议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会议期间拍照不断,抽烟不断,打手机不断,讲闲话不断……根本不顾及正在论坛发言者的感受,不顾及正在倾听发言的听众的感受……难怪曾有一位外国人士说:“中国人缺少的不是教育,而是教养。”
造成如此不堪现状的原因很多,这与我们几十年来道德教育流于空洞说教、政治化不无关系,更是因为“做有教养的人”的教育被忽视了。
教养不是天生的,也不同与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这一类硬件设施可以加班加点完成,良好的教养是无法突击完成的,它必须从幼儿抓起。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