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厦门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4-04-11 08:56:48 |
文档分类: |
应用心理学 |
浏览次数: |
4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厦门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需要:2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字数:4460 厦门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摘 要]综述国内已有流动儿童相关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深入调查厦门市海沧区大量流动儿童就读的六所小学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呈现当地流动儿童生活学习和社会融入的现状、探究影响流动儿童发展的因素,以期取得更有效的指导资料、让流动儿童更好的受教育、改善海沧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实现海沧外来务工人员再教育、实现海沧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随迁子女 社会融入 家庭环境 教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加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庞大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来到了城市,寻找发财致富的门路,寻找自己的梦想。此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出现了所谓的“农民流动的家庭化”现象,即农民工把妻儿带在身边。这种“农民流动家庭化”的最直接的结果是造就了流动儿童(流动人口子女)这一新的城市弱势群体。 流动儿童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90年代初迅速增加而为人重视。在当前研究中被界定为7-15岁随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暂居异乡半年以上的儿童,又称“流动人口子女”(曲可佳、邹泓,2008)。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当年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规模达到1400多万人,占总流动人口的19.37%。福建厦门作为一个劳力输入地,在厦入学的流动儿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也对该地的文化教育政策和资源配置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