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我国基层社会微腐败问题研究 |
 |
上传会员: |
Mktv1520 |
提交日期: |
2022-05-05 21:06:07 |
文档分类: |
行政管理 |
浏览次数: |
9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我国基层社会微腐败问题研究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14795
|
摘要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腐败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议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仍然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然而,在众多腐败问题之中,基层社会的微腐败无疑是我们党反腐工作的一大重点。“微腐败”又被称作“小腐败”、“亚腐败”、“灰色腐败”、“边缘腐败”、“非典型腐败”以及“隐形腐败”等等,它和一般腐败一样,是公职人员的一种公权力乱用行为。究其本质,微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利用极小的职位影响力产生的情节并不十分严重的腐败问题。由于“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此外,“微腐败”的一些特点,导致它仍然得以滋生与蔓延。微腐败和它伴生的微腐败文化,不仅破坏了政治生态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如果放任其生长还会诱发恶性腐败事件。针对目前我国对基层社会微腐败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微腐败治理机制并不全面和透彻,对微腐败的定义官方没有统一意见,学者们对此也各成一派,各执己见,至今没有给出一个准确清晰的标准。因此笔者在论文中,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界定“微腐败”的概念,并对其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探寻具有实际意义并具可操作性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基层社会;微腐败;承德;治理
目录 绪论 1 (一)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综述 1 1.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1 2.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1 3.研究现状评述 2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1.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 2.采用的研究方法 2 一、微腐败的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3 (一)概念界定 3 1.定义维度 3 2.微腐败的定义 3 (二)微腐败的危害 3 1.崩塌的道德生态 4 2.流失的政府信任度 4 3.诱发恶性腐败 4 4.弱化治理成效 4 二、微腐败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5 (一)微腐败的特点表现 5 1.界定模糊 5 2.对价微小 5 3.行为普遍 5 4.习俗延续 5 5.行为无罪感 5 6.社会腐蚀 6 7.危害间接 6 (二)微腐败的成因分析 6 1.主体主观原因——人性的弱点 6 2.社会环境客观原因 6 三、承德市微腐败治理分析 8 (一)治理现状 8 (二)治理困境 8 1.界定机制不清晰 8 2.治理机关模式与微腐败主体的矛盾 8 3.治理体系的过敏反应 9 (三)治理机制构建 9 1.专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治理标准 9 2.法律、行业、个体三方合力治理 10 3.倡导推行反腐文化 10 4.建立反馈系统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