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机遇
上传会员: 00bym123
提交日期: 2023-03-11 15:26:22
文档分类: 行政管理
浏览次数: 9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机遇 (需要:3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5058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机遇

[摘  要]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新构想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它对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由此带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频繁,打造或完善陆路、海上贸易通道、推进中外良性互动并释放更大产能比任何时候更为紧迫,从中产生的溢出效应既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同时,推动、落实好“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无论对于中国国内还是对沿线国家而言,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带来巨大的利好空间。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机遇;新构想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及多边贸易投资规则也酝酿着深刻的调整,目前多数欧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期待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和相互间的合作潜力,面临如此的严峻发展行势,使各国都举步维艰、发展不利。 在此背景下,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稠之路” 的新构想(二者合称为“一带一路”新构想)。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所包括的国家
中国提出的“一带”和“一路”,一方面着眼于加快向西开放、另一方面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从总体目标上看,重在努力实现区域内全方位的合作共赢,并将这种理念展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诸多方面,力求与沿线国家在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互利共赢;除中国以外,“一带一路”沿线还包括有6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缅甸、东帝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希腊、塞浦路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也门、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以上各国都坚持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持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家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在促进各自商品进口的同时,拉动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和服务出口。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制造业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由此带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频繁,打造或完善陆路、海上贸易通道、推进中外良性互动并释放更大产能比任何时候更为迫切,从中产生的溢出效应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各国。
(一)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国内和沿线国家来说,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大大提高各国物资、人员和信息流动频率,促进全方位互联互通。因此,中国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交出优异的成绩,包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联合地区各国出资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争取国际组织援助等方式为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且为国内和沿线国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这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社会动荡,在区域内创造和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历史以来欧亚地区虽然就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具备丰富的文化传统、较好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传统经济联系中断的原因,生产、技术、市场、基础设施、资金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成为发展的障碍。当前各国都希望通过某种程度的一体化摆脱困境,但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相互间经济贸易并没有得到明显增长,这说明调整结构和改善贸易环境不仅需要欧亚经济联盟间的合作,还需要外力的参与,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同时也是这种外力发挥作用的大好时机。回头再看“一带一路”建设路途中的中欧班列,满载中国商品的列车从中国驶向欧洲,仅2017年就超过3000列,目前中欧班列线路就多达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35个,通达沿线12个国家34个城市。截至2017年11月,中亚班列开行数量达2237列,较2016年同期增加731列,增长49%,且空驶的回程班列和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对各国商品的包容态度,对沿线国家来说就是巨大的商机。
(二)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但总体发展不平衡,原因是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而“一带一路”建设将打破旧格局,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通过政策调整,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边缘迈向前沿,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的新支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举措,在“一带一路”指引下,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东西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同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贸易、能源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的开放步伐。
 从“一带一路”的提出到开工建设六年来,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务求实效,沿线各国间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由大数据分析得出:至2018年4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出访37次,有52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元首访问中国总计达107次,中国与56.34%的“一带一路”国家保持战略伙伴及以上的级别关系,相互合作之下共同利益较多,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关系密切,特别与俄罗斯、菲律宾、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交流最为频繁,与“一带一路”44个国家签署了88项联合声明/公报,配套政策文件日趋完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杭州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层交往的重要平台,共同促进与更多国家在更广领域达成协同联动合作。
(三)开创商业模式新路径
中国目前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制造业普遍出现产能富余;其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出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是必要以创新模式跳出传统发展路径。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服务要同步跟进,这一举措不仅能拓宽中国外汇储备的利用渠道,还能破除商业融资障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自由贸易区建设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强化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高层设计,通过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持续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的谈判,逐步建立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
2.丝路基金与金融创新
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2017年5月的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外界宣布中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新的计划和措施,将向丝路基金再注资1000亿元人民币,支持其开展总规模约3000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基金业务。
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仍然需要以市场为基础,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民众的积极性,“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外经贸战略的重大部署,包括陆、海两大方向,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各国在地理、习俗、人文、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这决定了旧的融资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加之“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投入大、回报率低,且需要不断投入,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500亿美元,2010-2020年间至少需要投入8万亿美元改善基础设施,才能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所以,唯有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方能确保“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顺利实现。
三、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
(一)经济合作效果不佳
自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球结构性困境始终存在,特别是一些大国经济贸易政策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环境再次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有的国家甚至出现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反映出各国对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资本转移等带来空心化、实体经济衰退、虚拟经济过热等问题的担忧,迫使人们把注意力逐渐转向反思经济全球化本身,这种内在机制中的变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也造成全球化发展进程受阻,同样影响到“一代一路”沿线国家对建设新构想的信心和合作效果。
(二)大国博弈带来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丝绸之路本身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这引起了区域内外国家的强烈兴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丝绸之路”冠名的各种规划、构想不断被提出,如联合国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俄罗斯的“新丝绸之路”等等,这些计划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既存在相同点,但也有着明显的冲突,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美国、俄罗斯的丝路战略: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将中国排除在外,是因为要限制中国在中亚地区发挥其影响力;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却被欧亚经济联盟排除在外,展现出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势力扩大的担忧。由此看来,各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博弈使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必然面临更多困难和阻碍,从而影响我国推动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
(三)沿线国家内部存在较大的政治、恐怖主义活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本是共建、共商、共享的和平繁荣之路,对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来说是莫大的善举,但也同样面临着地缘政治动荡的风险,如南海问题的持续发酵,导致途经众多地区和广阔海域面临各种区域性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再有,欧亚大陆内部是全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政治上能否实现安全稳定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建成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丝绸之路涉及到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国内政治不稳定的风险,如阿富汗以及乌克兰政局的动荡等。另一方面,丝绸之路上各国之间也存在许多矛盾,如印巴冲突及伊斯兰教内部派别之间的矛盾。
四、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思路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及挑战所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既包括地区或国家政治局势的当前状态,又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如“三股势力”的影响,同时还掺杂着大国战略冲撞的风险,其中牵涉的风险元素太多,覆盖面广大,因而增加了应对的难度。所此,从整体上来说,应着重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应加强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尽快落实高层设计,明确推进原则、主要任务、空间布局、国内相关区域定位以及保障措施,以指导国内各部门、地区和企业行为,避免无序和重复建设。
其次,与沿线国家及利益相关国家应加强沟通,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消除隔阂,做好政策释疑与战略对接工作。 “一带一路”建设是由中国发起并极力推进的,但其最终的实施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其成果也是由各国共享的;因此,做好政策沟通便是打消沿线国家顾虑,汇聚各行为主体合力的重要途径,当然,顺势打造“一带一路”精品工程,发挥其榜样与引领作用,扩大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让其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沿线国家,甚至于整个国际社会能够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取实际利益,得到实惠,这便是对各种误解、曲解最好的反击。
最后,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中国应加强与中亚、南亚等相关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利用好现有的安全保障机制,如“上合组织”等,合力打击“三股势力”,这是一种极端邪恶的势力,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于一身,在世界各国都留下斑斑劣迹。他们煽动民族仇恨,制造宗教狂热,鼓吹所谓“圣战”,大搞暴力恐怖活动,残杀无辜群众,挑起暴乱骚乱,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风险因素;同时与相关国家在情报共享、司法合作等领域展开更多的安全磋商与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读本[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8
[2]李永全主编.“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刘梦.大数据解读一带一路[EB/01]. https://www.yidaiyilu.gov.cn/
[4]苏宁.“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新突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5]彭羽等著.“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自由贸易区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