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谈语文教学文学性思维的培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0-13 10:24:36 |
文档分类: |
小学教育 |
浏览次数: |
8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浅谈语文教学文学性思维的培养 (需要:3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6873 浅谈语文教学文学性思维的培养 论文摘要: 当前,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搞素质教育,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教改。然而,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是客观的原因,往往只重视照本宣科,注重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文学性思维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一提起语文,就觉得枯燥乏味,只知死记硬背;一说起写作文,就头脑发涨,无从下手。针对该现象,粗浅地谈一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 文学性思维 孤立课文 肢解课文 忽略朗读 题海战术 语感 正文: 思维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可以说人类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有思维。在语文活动中,就比如阅读时,我们也是通过思维从字面上来推测、感受前人的思想、情感,吸收前人的智慧精华。例如,当我们读到“杜鹃啼血犹不悔,不信东风唤不回”时我们的血液就会跳动起前人坚韧的脉搏,映现出前人在困境中不懈奋斗而略带凄凉的身影。可常言说:学理如筑塔,学文似聚沙。语文的思维毕竟和数理化不同,语文教学当要侧重文学性思维的培养。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的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