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五层3600平米教学楼设计”,是一个主体为五层的框架结构,体型呈矩形,根据任务书方面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方案,确定框架、基础的形式。根据要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设计中选取一框架以进行截面设计及配筋计算。首先根据框架布局确定各构件尺寸,进行恒载、活载及风荷载的计算。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活荷载以及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基础的设计(完成了基础的配筋)之后进行内力组合分析,找出最不利的一组内力,进行构件计算。然后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配筋设计。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按照相应的构造要求,绘制了结构施工图,并写出了相应的设计说明。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内力计算,配筋计算,
基础计算
ABSTRACT
...
目录
第一章 建筑设计……………………………………………………2 2
1.1 工程概况………………………………………………………………………………2
1.2 建筑规模与一般要求…………………………………………………………………3
第二章 结构设计……………………………………………………4 4
2.1 结构布置………………………………………………………………………………4
2.2 结构计算简图………………………………………………………………………4
2.3 结构布置计算…………………………………………………………………………5
2.3.1 梁、板、柱截面尺寸估算……………………………………………………………5
2.3.2 框架线刚度计算………………………………………………………………………5
2.4 荷载计算………………………………………………………………………………6
2.4.1 屋面恒荷载…………………………………………………………………………6
2.4.2 楼面恒荷载……………………………………………………………………………6
2.4.3 构件自重………………………………………………………………………………7
2. 4.6 框架柱受荷计算^^^^^^^^^^^^^^^^^^^^^^^^^^^^^^^^^^^^^^^^^^^^^^^^^^^^^^13
2. 4.4 活荷载………………………………………………………………………………8
2.4.5 框架梁受荷计……………………………………………………………………10
2.5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13
2.5.1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15
2.5.2 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24
3.6 风荷载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33
3.6.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33
3.6.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34
3.7 内力组合………………………………………………………………………………41
3.7.1 框架梁内力组合……………………………………………………………………41
3.7.2 框架柱内力组合………………………………………………………………………45
3.8 框架结构配筋计算……………………………………………………………………56
3.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56
3.8.2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62
3.9 基础设计……………………………………………………………………………67
3.9.1 基础高度和埋置深度确定……………………………………………………………67
3.9.2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组合)………………………………………………68
3.9.4 抗冲切验算(基本组合)……………………………………………………………68
3.9.5 基础底板配筋计算…………………………………………………………………69
第三章 电 算…………………………………………………………………71
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78
5.1 工程概况………………………………………………………………………………79
5.2 施工部署………………………………………………………………………………80
5.5 施工平面图设计…………………………………………………………………………82
第五章 结论………………………………………………………………83
参考文献……………………………………………………………………84
致谢…………………………………………………………………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