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议员工心理契约及其影响因素 |
 |
上传会员: |
penshiping |
提交日期: |
2023-03-19 11:38:03 |
文档分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浏览次数: |
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浅议员工心理契约及其影响因素 (需要:68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8215
|
摘要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心理联系。心理契约来源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隐性契约,雇员和雇主之间并不像书面合同那样直接明了的表达各自的意思。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的交换行为不仅仅是金钱与劳动的交换,还存在着心理层面的交换。正如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员工作出的全部贡献一样,组织也不能将报酬简单地等同于金钱。心理契约正是组织成员与组织间交换信任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这种期望隐含着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和默契关系。 在关于员工心理契约的研究上,我们希望能界定其概念,明晰其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因此,本文从契约、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上入手,简要介绍了心理契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心理契约的理论来源和心理契约的二维、三维和多维结构和动态性、主观性和内隐性等特征,论述了当前阶段对于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 关键词 心理契约;结构;特点;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I 一、引言4 二、相关研究综述5 (一)相关概念5 1. 契约定义5 2. 心理契约5 (二)国内心理契约研究概况6 1、按每年发表论文数量统计,我国心理契约研究分三个阶段。6 2、按作者所在机构,研究机构较集中。7 3、按基金资助级别看,国家较为重视。7 4、按研究内容看,主要分为综述型研究、理论型研究和应用型研究。7 (三)国外心理契约研究概况8 1、概念形成阶段(上世纪60—80年代)8 2、概念发展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8 3、实证研究阶段(90年代-至今)8 三、心理契约的理论依据9 (一)社会交换理论9 (二)公平理论9 四、心理契约的结构10 (一)二维结构10 (二)三维结构10 (三)多维结构10 五、心理契约的特点12 (一)动态性12 (二)主观性12 (三)内隐性12 六、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13 (一)外部因素13 1、组织所处位置13 2、组织工作环境13 (二)个体内部因素13 1、年龄因素13 2、性别因素14 3、受教育程度因素14 4、价值观因素14 参考文献1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