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上传会员: AH0de16
提交日期: 2023-02-11 19:04:52
文档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37933
摘要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目前正处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性变革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转型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劳动关系也在动荡和演化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两大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多,因而使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日益突出。而新的经济体制对劳动关系及其调整对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认真分析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对比现阶段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劳动关系存在的特点与问题,加强法律规范建设,以便在新的形势下谋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本课题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对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描述,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关系调整的现有研究,寻求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一种效率更优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国外几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对我国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一些启示,界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劳动关系等的概念。接下来,重点介绍了转型期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在当前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必须进行完善。之后,提出转型期对我国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其它几种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而言,集体合同和集体谈判制度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集体谈判是我国转型时期的主要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并且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对完善当前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转型经济




目录
摘要I
一、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背景与意义2
(一)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背景2
(二)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意义2
(三)本文所用概念界定2
1.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3
2.集体谈判3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2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2
二、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概述及启示3
(一)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概述3
1美国劳动关系体系.3
2德国劳动关系体系.3
3日本劳动关系体系.3
(二)启示3
1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是保证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3
2工会在完善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3
3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
三、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分析4
(一)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4
1劳动关系类型多样化、复杂化4
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明晰化4
1劳动关系规范的合同化4
1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和动态化4
1劳动关系逐步分层化4
1劳动关系逐步趋于国际化4
1劳动关系逐步法制化4
(二)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4
1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争议逐年上升4
2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不规范4
3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失衡,弱势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4
4劳动关系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为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矛盾冲突4
5劳动关系矛盾冲突的焦点集中于利益的差异和摩擦4
四、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5
(一)劳动权保障—劳动关系调整与规范的重点5
(二)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选择5
1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调整方式选择5
2集体谈判制度与其他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的比较5
(三)我国集体谈判的现状6
1集体谈判主体资格不到位6
2集体谈判机制欠完善6
3集体谈判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6
(四)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6
1劳动契约对劳动关系的调整6
1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的调整6
(五)转型时期完善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对策建议6
1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6
2劳动行政管理及监察的加强6
3加强工会建设,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6
4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6
5建立并完善劳动关系道德调整机制6
五、总结6
(一)主要结论6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6
参考文献8
致谢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 下一篇国上市公司员工激励方法的研究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