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多给学生自主时间”的思考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更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走在信息技术前沿的“弄潮儿”,如何把掌握的先进的知识在课堂中发挥至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自主才能创新,自主才有发展,我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能多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自留地”里自由地播种、耕耘、探索和收获,真正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本课程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关键词】 自留地 播种 提问 思考 操作
“自留地” 汉语词典意思是实行农业合作化时,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小块土地,农产品归个人所有。现将这词引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较为形象,浅显易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自留地”,是指教师在整堂课的安排设计上,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这块“自留地”里,学生可以亲身去感受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去“播种”,去收获课堂中的学习成果,亲历课堂学习的快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多给学生自主时间”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多留点“提问”的空地给学生
古人曾说:学贵有疑,有疑则进矣。在学习中,思维和创造往往从“疑”开始,疑乃源头活水,有疑才有问。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确实有不少学生在产生问题后都希望将 “疑”尽快得到解决,消灭在萌芽状态。但由于课堂上的种种因素,使得许多学生都不能如愿。每当看到某些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展现想提问的举动,如:高高举手、大声叫喊、跟旁边学生切切私语等,他们得到的总是当头“一棒”,我们的教师总以课堂时间有限或者遵守课堂纪律为由,一笔抹杀了学生想问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以无疑问为荣,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形成了敢想而不敢问的“心病”。
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质疑好问的天性,要鼓励学生好问、敢于否定、敢于争辨,不给学生“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民主、宽松的氛围,留够一定的时空,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在问题探讨中擦出课堂精彩的“火花”。 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聆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投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有种亲切的感觉,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朋友之间的诉说,没有压力,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在课堂上,可提一些这样的问题:学了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困惑?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你还有什么疑问?通过交流探究,你又发现了哪些问题?通过网络学习,你还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如:出示一件学生作品,老师做主持人,创作者做回答者,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作品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又多又好?谁的问题能考倒老师和这位同学?……
如:我在教《邮件传祝福》这一课时,就感受到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所带来的效果。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新课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飞鸽传书中的一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浏览器的操作方法;了解电子邮件与E-Mail地址;初步掌握在线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这节课的第二部分将邮件同时抄送给几个好友。由于礼物(贺卡)是相同的,所以我是这样教学的:(教师演示方法)
1、 确定第一个收件人的邮箱地址
2、 在抄送栏中,添加我们还需要一起发送的另一个同学的邮箱,注意,在抄送的时候,每两个抄送的电子邮件地址之间要用“,”号隔开
3、 添加这封信的主题——来快乐祝福
4、添加信件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多给学生自主时间”的思考
5、点击发送按钮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