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数学课程的最好老师
宁海县前童中学 季爱凤
摘 要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我国虽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倡导高质轻负,但有很多学校依然还是以升学率为中心,采用题海战术,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偏差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生的学习压力都非常之大,妨碍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知识魅力、教学方法、教师的情感作用等方面如何激发学生自身蕴藏学习的潜能,进而培养出持久的学习兴趣加以阐述。
关键词:激发 增强 学习兴趣
前言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与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 数学课程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数学课程的最好老师
古人云:“亲其师, 而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情绪, 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走向学生、深入学生, 与学生多接触、多交谈, 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 倾听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要求, 并积极的采纳合理的部分。对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 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如:我了解到班上的王小凤同学,她母亲生病死了,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父亲是一个老实人,靠打工赚钱,月收入还不到一千。有一次她裤子破了,用草绳绑着,我就把女儿的裤子给她穿,并帮她补好裤子。还有其他一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我都会从生活上关心他们。这不仅不会失去老师的尊严和威信, 反而体现了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宽容心态。除此之外,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 一视同仁, 既要把爱心给予品学兼优的学生, 也要把关怀送给后进生。一般来说, 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 也是很敏感的, 都有一个怕遭冷落和歧视的心理, 他们同样渴望老师对自己能够以诚相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后进生少批评, 多鼓励, 捕捉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诚恳的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 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巧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数学课程的最好老师
1.设悬布疑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用一张长48 cm, 宽24 cm 的长方形纸片做一只无盖的高6 cm 的长方体纸盒, 问怎样制作容积最大( 连接处和纸盒厚度忽略不计) ? 大多数同学联想到常规问题, 很快就想到了在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纸片的方法, 并且脸上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神情。看后, 我对他们说:“你们做的是一个长方体纸盒, 但很遗憾它不是容积最大的”。同学们听后大失所望, 一个个“为什么”“不可能”。这个有趣的悬念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正确方法的兴趣。
2.联系实际, 学用结合
一堂课上学生很难始终带着旺盛的精力去学习, 若能在学生思维松懈和疲劳时, 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 出其不意地提出个新颖有趣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立刻被激活, 思维就会进入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 我让学生做“百包分百人”这个题目:一个老头做了一百只包子,要分给一百位客人,大人每人一双,小孩每人一半,分完后还剩半只包子垫桌脚,但是他忘了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你来帮他算一算?另外,讲矩形的判定定理时,出这样一个题目:有位工人师傅接到任务要检验一个矩形零件是否合格, 但由于他上学时没有学好数学, 所以无从下手。现在看谁能帮助这位工人师傅想出办法? 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 个个积极举手发言介绍自己的办法, 因为他们都喜欢攻克别人感到困难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激发和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听讲思考问题, 就是用来做练习,而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 使学生手脑并用, 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能缓解长时间的大脑压力, 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之前, 先让学生任意制作一个三角形, 然后剪下三个角拼凑在一起, 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接下来再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调动了学习热情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