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鼎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鼎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上传会员: 00bym123
提交日期: 2023-03-30 16:30:40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鼎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需要:8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7275

图3-2 2017年—2018年鼎盛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鼎盛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应收账款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如表3-2所示。从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十分之一,换句话说,销售收入10万美元和应收账款100万美元。存在无法收回现金的风险。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应收账款的流动资产占的比例上升到24.83%,在激烈的竞争中,鼎盛企业单纯重视信用销售的扩大,无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的风险很高,对资产流通也有直接影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资金如果不能很好的收回会使得企业将会面对资金短缺的困难。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需要通过赊销扩大市场,提高知名度,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鼎盛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有所提高,然而,在2014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中国建筑公司受到销售瓶颈的影响,导致该公司出现了销售短缺的问题,这导致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入有所增加。从2015年2月到4月期间,应收账款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34.69%,“应收账户”已经成为鼎盛企业扩大对外市场份额的主要渠道,这种情况大大的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也使企业资金不能更好的利用,降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三、鼎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鼎盛企业主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监管体系和催收账款条例,但在这些制度和体系中仍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下一下四点:
(一)公司信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通过对鼎盛企业的工程业务了解发现,尽管更科学的方法和过程的贷款管理,然而,因为业务定位的偏差,使方法和过程无效,管理体制的设置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最终导致企业信用管理的形式化。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鼎盛签订合同时并没有按照信用政策的规定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做调查和分析,导致了公司签订的客户逾期不付、有意拖欠工程款的情形。另外,从调查中发现公司的客户过于集中,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客户当中,其中很多的客户应收账款占比很大。(二)绩效考核尚不完善 
目前,鼎盛企业在房地产施工行业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大多数情况下面临应收账款回收的问题,而鼎盛更加在意的是能否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标。鼎盛建筑公司现阶段主要提高公司利润为主要目的,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鼎盛建筑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回收金额方面的考核存在漏洞,长此以往,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就会降低。这样的考核绩效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往会严重导致相关人员责任心的缺乏。
(三)应收账款日常监管不够 
鼎盛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监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容易给一些心术不正的之人提供投机取巧的机会。一是合同存在于形式,许多债务没有充分有效的合同安排,因此公司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二是对业主的经营状况和重大事件等没有进行实时关注和动态监控。财务部和项目部虽都设置台账,但工作人员通常只是进行每日的简单登记,并没有进行定期的整理和分析,违背了设置台账是为发现异常应收账款的目的。四、鼎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为了应对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我们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并改进客户的信用调查。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
建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来管理赊销,在传统的企业体制结构中,在金融部门通常发挥作用在赊销管理中,在信贷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已不再符合当代企业信贷管理的需要。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更专业、更技术和更复杂的工作,可以由一个部门或组织来完成。对企业信贷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大量的专门研究、分析、管理和控制,因此需要为企业建立一个独立的信贷管理机构。在中国企业设立信贷管理部门有两种方式。一个在财务总监的领导下,另一个在销售总监的领导下。这两种办法都有利弊,并适合不同的公司管理制度,信贷管理需要金融和销售部门的支持,也需要业绩在管理赊销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2.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
经营者必须调查客户的信誉。客户信用调查是选择客户,剔除不合格客户,以优质客户为交易对象。在调查客户信用时,应留下详细的客户信用调查问卷和客户调查报告,以便随时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在调查客户信用时,应留下详细的客户信用调查问卷和客户调查报告,以便随时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如果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销售政策,那么客户可能不会对缺乏对信用较高的客户的宽松政策或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的恢复感到满意,由于没有观察到客户信贷的下降,货款回收困难。
(二)完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 
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对于一个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对催收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增加其动力,使其积极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鼎盛建筑公司可以采取延迟兑现相应人员一定比例薪酬的方式,在收回相应比例应收账款时,给予其薪酬的全额兑现,未按计划收回时,按其收回比例兑现薪酬。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方面则要使绩效考核与催收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相关部门人员需研究确定应收账款回收在年度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还要细化到对应收账款回收时间的考核,比如对于往年和当年的应收账款考核指标权重分别设置为40%和50%,再加上一个10%的基础工作管理共同构成应收账款的考核内容。假设往年应收账款的计划回收率是70%,那么完成即得基础分60分,超出1%加2分,少1%扣2分。同理,当年计划回收率是80%,按照同样的方法考核。日常管理重点在于对台账的考核,考核其是否真实完整,报送的回收计划是否及时等,同样给定基础分,未做到的项目扣去相应分数,扣完为止。 (三)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监管 
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可减少在这一过程中无法收回的债务的风险,并可减少收回应收账款的可能性。对于考核标准公司而言,需要做好对业主的动态监控以及应收账款账龄的及时有效分析。在拿到项目之后,也要实时关注业主的资信状况,随时更新客户信用档案,目的是通过监控发现业主方面存在的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的重大问题,以便及时协调和解决,减少无法收回债务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客户对拖延偿付其债务的等待时间越长,收回债务的难度就越大,无法收回的债务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在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时应当及时将每一笔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更新归入到相应的账龄段当中,对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五、结论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企业的业务十分重要,必须加以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增加了业务活动的收益,从而更好的抢占市场。
本文从鼎盛企业应收款管理现状、应收款管理问题分析以及通过不断的研究,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来管理公司的应收账款。应收款管理系统的范围和实施情况,应收款管理、信贷风险管理和风险意识正在逐步改善。最终目标是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增加销售收入和企业利润。在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中,有几个重要的办事处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该公司应收款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该公司的信用管理系统不健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适当的信贷机构,制定适当的政策,明确区分不同部门的责任。本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客户和信贷制度。
除了建立一个信用评估系统外,还必须建立一个筹资系统。应收账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应收账款,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并衡量其有效性。鼎盛建筑公司通过催款过程,建立激励机制,对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采取管理措施和其他服务管理程序,可以有效地收取款项,减少收回的风险,从而减少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
将相关的管理措施纳入到以上三个管理体系中,从侧面结合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评价机制,有效地运行培训方案,形成激励机制,以协调整个应收账款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2):96-97.
[2]杨利.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6,(3):114-116.
[3]杨应杰,冯雪琴.家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以苏宁电器为例 [J].,2014,(4):38-42.
[4]黄海雁.家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思考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82-83.
[5]江伟,姚文涛.物权法的实施与供应链需求-来自于应收账款质押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6,(1):141-142.
[6 ]郜文娜.浅谈家电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J].当代经济,2015,(4):88-89.
[7]苗婳.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J].商业经济,2017,(2):36-38.
[8]王芳冰.家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7,(8):254.
[9]王彦.HJ建筑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6-27.
[10]李颖.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全国商情,2016,29(10):87-88.
[11]朱恩香.简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漏洞及解决办法[J]. 时代金融, 2016(5):109,113
[12]王燕霞.浅析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2):281
[13]郭甜.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 (4):32-3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X物流公司管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