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计算机控制变频调速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应用 |
 |
上传会员: |
xiaohou |
提交日期: |
2013-09-23 12:55:17 |
文档分类: |
机械设计 |
浏览次数: |
85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计算机控制变频调速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应用 (需要:3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24065,本设计包括文件见上方文件夹预览,如看不清楚,请另存至电脑查看
摘 要 传统的粗纱机采用机械传动与控制。其控制系统包括一对较长的锥轮、多组变换齿轮,以及由弹簧、棘轮与杠杆组成的机械式控制系统。整个粗纱机的机械传动系统非常复杂。由于机械传动链中的非线性误差较大,使粗纱张力的控制很不稳定,调速精度不高,动态响应差;另外,工艺计算、品种变换非常麻烦,品种的变换范围较小,生产值与理论给定的值有一定的偏差。使粗纱生产的产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新型粗纱机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变频调速电机,分别传动牵伸系统、锭子系统、简管系统及龙筋升降系统,使粗纱的牵伸、加捻和卷绕成形,计算机根据粗纱工艺及卷绕成形的软件指令控制各电机的速度,精确完成粗纱的过程。 但是,采用改造所有传动机构的方案尽管比较完美,可这种改造造价高,实现过程也复杂的多。本文以改造A453B型粗纱机为例,采用去掉差速箱直接将电机接到筒管轴上的方案。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也较低,较易实现。
关键词:粗纱机;卷绕;变频器;机电一体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 绪 论 1 (一) 纺纱生产基本知识 1 1.纺纱生产的流程 1 2.原料的一般常识 1 (二)粗纱工序简介 2 1.粗纱工序的任务 2 2.粗纱机工艺过程 3 二 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 5 (一)机电一体化的涵义和发展 5 1.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5 2.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方向 5 (二)纺纱设备机电一体化含义: 6 (三)纺纱机电一体化系统整体目标的选择 6 1.控制器 6 2.传感器 7 3.执行器 7 4.动力装置 7 5.机械部分 9 (四)机电一体化在纺纱自动化中的地位 9 (五)纺纱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10 1.单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11 2.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11 3.监测和检测技术的提高 11 4.纺纱机械未来发展趋势 12 三 粗纱工序机电一体化 13 (一)粗纱工序的发展进步 13 1.高速化 13 2.大卷装 13 3.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 13 4. 粗纱质量显著提高 13 (二)粗纱机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的技术进步 14 1.简化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 14 2.控制器和执行器更先进 14 3.采用触摸屏人机界面使操作更方便 15 4.更换品种十分方便 15 5.自动控制最佳卷绕张力: 15 6.防细节功能更可靠: 16 7.精密机械技术实现高速纺纱 16 8.定长和定位自停与全自动集体落纱 16 9.恒离心力纺纱 17 (三)纺纱机电一体化系统整体目标的选择 17 1.微机控制器 17 2.执行器 19 3.动力装置 19 4.传感器 19 5.机械部分 19 (四)国内外粗纱机技术水平比较 19 1.国内粗纱机的发展状况 19 2.国外粗纱机的发展状况 21 3.国内外粗纱控制系统的比较 21 四 关于卷绕成形机构的改进 22 (一)传统粗纱机的卷绕成形机构的缺陷: 22 1.传动精度低 22 2. 关车时产生细节 22 3.张力调节复杂且不准确 22 (二)新型粗纱机的卷绕成形机构: 22 (三)新型粗纱机卷绕成形机构的优点: 23 1.具有防细节功能 23 2.卷绕张力恒定 23 五 整体方案设计 25 (一)本课题主要原理 25 1.概述 25 2.锥轮调速存在的问题 25 3.计算原理 26 4.计算过程 27 (二) 控制系统的选择 30 1.可编程序控制器 30 2.变频器 30 3.旋转编码器 30 4.F/V转换电路 30 5.输入、输出点分配 30 (三)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2 1.概述 32 2.软件设计框图 33 3.程序设计要点 34 结 论 36 参 考 文 献 37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