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古籍阅读中的“古”、“今”

古籍阅读中的“古”、“今”
上传会员: 风吹麦浪
提交日期: 2013-05-25 17:55:24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51
下载次数: 1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古籍阅读中的“古”、“今”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4467
古籍阅读中的“古”、“今”
内容摘要:至于“养”有“医治”义,更是情理中事,俗话说,人有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养”与“治”在“养病”一语  中的语义是可以沟通的。总之,语言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对语言现象,特别是语义(词义)的认识,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限今”。关键词:词义,救火,俚俗化,释古,语言事实,丁惟汾,古汉语,论语,古义,古籍一、论题的缘起
前几年,有关报刊曾经就“压轴戏”是哪一场戏展开过讨论。程乃珊在《看京戏》一文中说:“因为梅兰芳是名角,故而他的戏总是压大轴,按例总是放在最后一个。”王一川先生认为:“排在大轴前面的,即倒数第二个节目,称作‘压轴’。压轴者,压在大轴上面之谓也。程乃珊知道梅兰芳‘按例总是放在最后一个’,但把他的戏称之为‘压大轴’,可见是说了外行话。”其实,这里涉及词语的古义(或语源义)与今义的问题。
“压轴戏”本为脱胎于徽班的京剧的术语,就该词的古义(语源义)来说,指“倒数第二个节目”,不应有争议。清杨懋建《梦华琐簿》曾有记载:“今梨园登场,日例有‘三轴子’:(《竹枝词》注云“轴”音“纣”)‘早轴子’,客皆未集,草草开场。继则三出散套,皆佳伶也。‘中轴子’后一出曰‘压轴子’,以最佳人当之。后此则‘大轴子’矣。大轴子皆全本新戏,分日接演,旬日乃毕。……至压轴子毕,鲜有留者。” 但是,不管坚守“古义”的人怎样批评人们说“外行话”,但在当今的戏曲或文艺演出中,人们习惯将“最后一个节目或一出戏”称为“压轴戏”,却是~种客观的事实。至于这种词语意义发生变化的原因,人们给予种种不同的解释,至于哪种解释符合语言发展的事实,我们今天不作讨论。事实上,前人“压轴子”“以最佳人当之”,“至压轴子毕,鲜有留者”的记载,已经蕴含“一场演出最后一个精彩节目”的含义了。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关于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 下一篇反思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