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谈杜甫的“三吏”和“三别” |
 |
上传会员: |
海盗宝贝 |
提交日期: |
2013-06-30 20:56:47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35 |
下载次数: |
2
次 |
|
|
下载地址: |
谈杜甫的“三吏”和“三别”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上,占有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特殊重要地位。而他所写的“三吏”和“三别”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吏”即《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和《无家别》。从诗的题目的整齐上和篇数的对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六首诗是杜甫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组诗,特别值得我们用心来阅读。在本篇论文中,我就要重点阐述一下“三吏”“三别”的同异,探讨一下杜甫的创作意图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杜甫的诗自唐以来就被公认为“诗史”,和现实生活关系尤其密切。因此,在分析作品之前,首先要叙述一下“三吏”“三别”的写作背景。这六首组诗,原题下注有“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之语,点明其时代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郭子仪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郡包围了安庆绪判军,局势甚喜。然而唐肃宗只信任宦官,不信任将师,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朝恩为观军客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在官军全面溃散之际,“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战马万匹,唯存三千。军仗十万,遗弃殆尽。东京市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难奔襄邓,诸节度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①唐王急于为前线补充兵力,便向各处征集壮丁,以至连未成年的少年,垂暮的老人,甚至老妇人也都被抓去充役,闹的鸡犬不宁。乾元元年,杜甫由左拾遗贬职为华州司功参军。冬末,他只身一人赴洛阳探望家乡后回华州,途径新安、陕县、硖石、灵宝、潼关等地的时候,到处都遇到官吏们在征兵拉人,吏卒们不分昼夜在喧呼嚷叫,妇孺老幼在啼哭倾诉。诗人的心和人民跳动在一起,他把这一路所见的许多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事情进行了艺术概括和提炼,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