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浅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8-29 09:13:58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9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浅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在评论诗歌或者散文,经常会用到“意象”与“意境”这两个文学理论词汇。而对二者的概念不甚清楚,甚至混为一谈。下面我来谈谈我对“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先谈谈什么叫意象。从意象的语源及其本义来说,它应该有两个基本含义:(1)以具体名物为主体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的总体,源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2)构思阶段的想像经验,源于《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但在漫长的文论史和批评史上,古人运用“意象”概念又不这么简单。“意象”并不只是个历史的概念,有历时性的用法差异,没有内在理路可寻的有规律的演变,而是诗论家们相当随意的差遣。因此在当今整理历史上的诗论资料,排比“意象”的含义时,就只能用罗列的方式,举出它在不同用例中的不同意指。它在诗歌乃至整个文艺批评中活跃至今,我们需要一种规定性的界说。“意象”的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作者意中之象,不同于纯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是表现作者感情的载体。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用康德的话说就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如“月亮”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把它写进诗词,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等情调,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就成为意象了。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而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中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在这里,童先生把意象与典型又联系起来,认为意象就是艺术典型。这好像有点牵强。而很多作家及大师则认为,意象离艺术典型还有一段距离,不能划等号。意象一词,在中国古代已有,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意象如果细分,还可分为:象征性意象,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通感性意象等。
关于什么叫“意境”。意境和意象一样也是解读诗歌或散文必不可少的钥匙。目前学术界对意境的理解,以袁行霈先生的定义为代表:“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一定义简明扼要,为学术界所接受。不过仔细琢磨起来,定义的中心词“艺术境界”本身还是个有待阐释的复杂概念,以“艺术境界”作意境的中心词在逻辑上便有同义反复之嫌了。所以中合各大家阐释就有如下界定了。所谓“境”是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在创作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作者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物我同感,虚实相生的形象、以情景交融的意象结构方式构成的符号系统。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十个意象来表现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因而读诗要用形象思维,把握一个个意象,使语言文字转化成可见可感的生活意境。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 意境是诗歌或散文的根本,所以,无论是教学古典诗歌,还是鉴赏、复习古典诗歌都要了解古典诗歌的这个特征。意境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西方国家文学理论中没有“意境”之说。但是西方国家的小说散文中有意境的创造。比如《简爱》中对桑菲尔德庄园的环境氛围的营造,就是一种意境。在中国,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实际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可见意境说初见端倪。王昌龄的《诗格》首创了“意境”一词。到了唐代,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即由境而来,由思而来。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符号。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析汉语外来词的音译特点及发展 下一篇班主任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