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教师评价态度的调查和分析
[摘 要]:通过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出各个年龄段一定数量的学生。如初中,高中,大学。再运用问答法对学生进行“学生参与教师评价态度”的调查,总结得出数据。并了解学生是以何种模式参与教师态度的评价,对教师态度评价的好坏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态度评价的标准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态度不同。最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教师,调查,评价,抽样,分析、态度、方法
一、教师的作用及学生对教师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作用
学校是育人之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绝对离不开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不用质疑的。这个“大”,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由衷的微笑,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就此造就了这位学生成功的人生。而相反,老师的一句讥讽,一次冷漠,可能就把一个天才扼杀了!所以为人师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师德内涵修养,才能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
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他们模仿的对象。那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或终日忧郁、悲观消极,或性格暴躁、动辄发火,或虚荣文饰、弄虚作假,或紧张焦虑、惶惶不安。这些不良的心态或行为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教师的劳动工具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从而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理解和尊重是起码的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可偏废。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一个出色的教师,也不见得处处事事都正确,课堂上偶尔出现了错误,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发现并说出来。这时,教师不应回避,应及时承认并纠正,并且表扬学生听讲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做反而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善于在学生面前修正、完善自己。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人格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学生接受教师是发生在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只有当学生接受教师这个人时,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达到较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先亲其师,而后方能信其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为人师表,就要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来感染学生,因为“行胜于言”!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2、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作用及重要性
随着国人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所谓人才,就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十分不易,第一,要综合掌握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特长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木桶原理,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短板”式培训与“何处长,用何处”的“扩长板”式培训相结合,切实填补他们身上欠缺的地方,同时,巩固加强他们身上的长处,把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综合掌握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特长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木桶原理,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短板”式培训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