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
 |
上传会员: |
aesxtepe |
提交日期: |
2013-08-20 22:35:57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7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但是,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和“满堂问” 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老师问学生答,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并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迎合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忽视,他们往往被老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因而缺失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育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引领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一、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每一位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欲望和激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新的情境,在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无法作出解释时,就会引起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恰当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