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简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戏剧

简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戏剧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0 22:02:55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6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简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戏剧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简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戏剧   
茅盾是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重要倡导者。为催促新剧的诞生,扶植新剧的发展,他翻译介绍了大量戏剧家及其作品,并对外国戏剧潮流和流派进行过广泛介绍和研究,同时他写作了大量剧评,既是中国话剧史的珍贵记录,又为中国现代话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创作了剧作《清明前后》,以作为对其戏剧观念的一次实践。可以说,茅盾对20世纪中国戏剧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尤其是现代中国剧运在尚缺乏理论指导,处于摸索的情况下,茅盾就较为系统地、全面探讨和阐述了戏剧艺术的内外部规律,致力于戏剧民族形式的创立,为丰富中国新文学戏剧理论和中国剧运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一、现实与理想:并重的戏剧观
茅盾通过对西方近代文学史的研究梳理,认为戏剧“是近代文学的中心点”,因为戏剧是人生更为直接的反映。1922年,他进一步认为戏剧是“一种最宜于宣传政治思想的文学体式”。茅盾的戏剧观与他的文学思想,在核心处是一致的,即倡导一种功利化的现实主义。因此,他对那些反映人生、社会的戏剧家、戏剧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如他认为易卜生之所以在戏剧中取得不朽的地位,就是因为他的剧作“所说明的总是新思想,他的艺术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茅盾从1919年初踏进文学的门槛,及至后来接手编《小说月报》,就热衷于译介萧伯纳、易卜生、高尔基、契诃夫等世界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的剧作和戏剧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为人生”及后来直接将戏剧与政治结合的现实主义戏剧观。除了译介萧伯纳、易卜生等的剧作,茅盾还特别注重对世界上被压迫被侵略的弱小国家的进步作家的剧作的译介。《小说月报》第12卷第10期出了“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对波兰、捷克、芬兰、乌克兰、塞尔维亚、犹太等弱小民族文学(其中包括戏剧)加以集中译介。就在这一期上,茅盾翻译了乌克兰作家VKRAIKA的剧作《巴比伦的俘虏》。茅盾和鲁迅一样,是一个致力于探寻民族解放道路的作家。在茅盾看来,一个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现代文学赏析-封神演义 下一篇蒲松龄和他笔下的“弟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