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7 12:48:52
文档分类: 行政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221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社会在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政治体制也迎来了变革,公共部门的管理职能发生改变,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发生变化。公共部门在转型期间,完成了服务过度,解决了行政伦理缺失的问题。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需要研究分析角色冲突、利益冲突以及权力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冲突变化,研究行政人员工作方向的偏差,分析研究工作事务现象产生的原因。将行政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分。进行管理期间,需要研究价值观念逻辑,分析行政诱导因素,探索监督管理路径。分析行政部门制度缺失现象,研究行政难题出现的愿因,探索发展建设路径,研究伦理制度以及伦理关系。
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大力建设,迅猛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世界各国有目共睹。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产品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行政伦理制度体系也逐渐被晚上。但是行政伦理制度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被逐渐暴露出来,各类问题相继出现。为了提升我国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水平,相关人员需要对制度进行分析,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处理行政问题、管理腐败问题以及其它问题。期间,还需要做好对政府社会公众性形象对维护工作,做好对官民关系的调和,处理官民之间的紧张问题,保证对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水平。建设期间,还需要注意对建设问题的解决和分析,探索解决路径,保证对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将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及应用。将关系进行保障,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探索分析。建立详细缜密的轮值制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走向。培养公职人员的工作逻辑、工作思想、工作自律性。满足自律要求的同时,分析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主体,培养公职人员的学习信念和自身的自律性,将管理程序进行探索。开放管理路径以后,成立动态监督系统。期间,还需要降低第三方评估管理体系,保证管理的规范度以及对公共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激励效果。]
关于行政伦理制度的概述
行政伦理的概念
行政伦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标准。它能够调整各个行政机关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调整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人员,社会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行政权力能够有效运行是依据行政理论。依法行政管理是机关内部约束和与行政相对人外部控制,但是这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却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为了能够达到行政机关内部平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合理的履行智能,行政机关亟需将道德伦理渗透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
行政伦理制度特征
 行政伦理制度是行政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强制性、平等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客观合理性。强制性,行政伦理制度是有国家政府颁布,作为道德规范约束公务员行为,由国家强制推行,所以具有强制性。平等性,所有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行政伦理制度,在行政伦理制度面前所有机关和人员都是平等的。确定性,为了保证每个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能够明确的践行行政伦理制度,因此行政伦理制度是十分严格、全面而又切合实际,具有确定性。稳定性,行政伦理制度是经过长时间沉淀二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客观合理性,公务员个人道德是自我约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行政伦理制度是对所有公务员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具有客观合理性。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行政体系不够完善
 现如今社会正进入转型期,政府对行政伦理建设是高度重视,并且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国在行政伦理的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还有着些许不足。这不仅表现在没有专门为行政伦理进行立法,而且还表现在没有为行政伦理单项制度的法律缺失。例如,我国对染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都不高。由此可见,我国现在行政伦理制度缺乏完备的法律支持。
(二)行政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操作性不足
 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关于行政伦理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政伦理制度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缺乏操作性,使得行政伦理制度的施行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我国颁布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其中对于官员财产申报范围并没有包含官员所有财产状况,另外对于官员财产申报内容的标准、种类等都没有足够的说明,对此,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真是反应官员的财产状况。除了财产申报外,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我国行政伦理制度没有办法完全落实而是只能流于形式。
(三)行政监督管理机制匮乏
 为了确保行政伦理制度能够落于实处,就要建立相应的行政监督管理机构。我国也成立了行政监管机构,但是其监管效能存在着不足。首先是社会监督软弱,社会大众传媒没有相应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没有积极行使其监督权利。再者是行政伦理监督方式的落后,社会大众监督政府的主要形式是信访、举报、网络监督、听证等方式,这些方式都缺乏相关法律保护社会大众的权益与安全,这些影响着社会大众履行对行政伦理制度的监督。最后,我国公民社会发育还不够成熟,非政府组织发展依赖政府,缺乏独立性,再加上自身管理也有着缺陷,因此很难对行政伦理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公职人员职业素养匮乏
 公务员职业道德也是建立行政伦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公务员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才能更好的建设行政伦理制度。我国目前虽然对公务员进行了各种培训和教育来实现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但是没有专门针对行政伦理的培训内容。因此公务员对于行政伦理的知识没有更加深入的认知。要想加深公务员对行政伦理制度的认知,就要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养,国家应该多设立加强和巩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养的机构和培训项目。
(五)行政伦理制度贯彻不彻底
 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是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想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有意义,就一定要确保行政理论制度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执行。如果不能切实的落实和执行行政伦理制度,那么行政伦理建设就会流于形式。由于观念方面和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行政伦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但是政府网站运行的不是十分理想,主动公开进行的不积极,网站搜索引擎不理想,互动效果差。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也进行的不彻底,平级之间,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落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伦理制度发挥作用和功效,需要改进。
社会转型期引发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的主要因素
官本思想
 影响我国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我国行政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官员身上的特权思想不断地加深强化,导致官大于法的现象层出不穷。民众被推到政府官员的对立面,产生了依附思想和尊卑等级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平等的民主社会,但是官本位思想依然进行着不良影响。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因着官本位思想,并没有真正的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是当它是一种口号而已。民众心里也存在着等级观念,没有主动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这是导致我国社会民众对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监督力量薄弱的原因。
社会价值缺失
 我国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价值失准。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改革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冲突比较尖锐,导致了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共存,比如人文情怀和法治思想,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相对冲突思想的并存。在多种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共存的情况下,公务员与其他社会公众一样,面临着价值失准、伦理混乱等问题。因为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社会价值失准,导致了公务员履职过程中会产生与行政伦理制度相反的问题,继而引发严重后果。由社会价值失准,公务员会收到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够对社会公众利益有着充足、正确的认知,甚至会为了私利采取一些错误的行为,严重阻碍了行政伦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
 导致我国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体制因素就是国家刑侦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我国对于行政伦理制度监督管理是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监察机关合作办公,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这种体制会导致监督机构不仅要接受上级领导,还要接受同级的领导,这样容易导致监督者会受到被监督者的制约,监督职能不能够进行有效发挥。再者,就人大监督而言,人大并没有专门设立行政监督机构,人大代表也是兼职的,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三行政监察是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最直接的一种监督方式,但是这种监督方式会受到同级政府的制约,因此很难开展业务。四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行政伦理制度进行司法监督。
公民社会不成熟
 我国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社会因素是我国社会公民发展不成熟。与发展国家由成熟的社会公民推动行政伦理制度建设不同,我国行政伦理制度的建设是由政府推动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因为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是由政府发布和推动的,政府就处于强势地位,而社会民众相对于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因为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导致公民缺乏公民意识,到时社会民众对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监督力度不够。我国社会公民不仅缺乏公民意识,在思想方面存在封建思想和冷漠心理,没有主动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积极性。即使有部分人参与,也是仅以个人的力量进行,无法促进社会达成共识。因此社会公民发展不成熟,严重制约着公民对行政伦理制度进行监督。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行政伦理价值观念的建设
 我国要想进一步完善行政伦理制度,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行政伦理价值观进行重塑。只有这么做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我国要想完善行政伦理制度,首先要做的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伦理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我国在完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中,一定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准则,并且将其作为公务员职业道德追求和行为标准。二是要树立法律之上的理念。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我国在推进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时,要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三是要树立责任行政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建立责任政府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落实和执行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公务员责任意识单薄造成的,所以要强化责任行政。]
(二)健全行政伦理管理体系
 行政伦理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完备的法律。全世界都把法制化建设作为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比如美国早在1978年就专门设立了《政府伦理法》规范政府行为。除美国外,其他的发达国家也都建立了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专门法律。例如德国的《反腐败法》、韩国的《地方政府雇员行为规范》、日本的《公务员伦理法》等。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了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一是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完善行政伦理制度。
(三)建立行政伦理监察部门
 我国行政伦理制度的监督机构有很多,但是缺乏协调性。所以我国应该加强行政伦理制度监督机制。首先要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伦理制度监督提供法律依据,保证行政伦理制度监督工作的开展。二是要赋予行政伦理制度监督机构独立的监督职能。由于我国行政伦理监督体制是双重监督体制,导致行政伦理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我们可以通过立法程序赋予行政伦理监督机构独立的监督职能。三是要整合监督力量,即整合纪检监督、监察机构、检察院等各方面监督力量,形成合力。
(四)提升行政人员的道德素养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机制是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公务员行政职业道德培养机制建设方面做的很成功。例如:美国通过制度化的伦理培训来加强对公务员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项工作是由国家政府设置的教育培训科来具体负责。除此之外,美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行政伦理的相关培训。我国建立公务元行政职业道德培养机制:一是要国家和地方相关机关承担起公务员行政伦理培训的工作;二是将各级培训结构纳入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查之中;三是要将行政伦理培训与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保证其能够得到横好的落实;四是要建立日常化的伦理咨询制度,即使帮助公务员摆脱伦理困境。
提升公民社会培育力度
公民社会是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外部环境。只有培养出成熟的公民社会,才能让民众积极主动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参与政府决策,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针对我国公民社会不成熟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想要提高公民参与公用生活的积极性,政府要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社会民众进行适当的引导,为社会民众参与政府公共事务和政府决策、实施民主监督提供空间和机会。建立良好的公共生活运行体制,这样社会公众才可以通过公共生活运行体制参与到政府公共事务中来。二是要加强培养公民意识。在现代民主社会背景下,公民意识主要包括人格意识、法律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以及参与意识等。想要培养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意识,既要通过完善的市场经济来强化民众对自由平等、竞争合作等社会规则和秩序的认可,还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民众公民意识的形成。
结束语: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加强政府的行政伦理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管理人员需要对行政方式进行分析。秉承着公平、公正、合法、忠诚对管理原则将行政精神进行体现。在处理行政管理问题期间,需要完成对行政路径的矫正和探索,增强对失范对策的预知和对失范策略的探索,从而完成对行政理论精神的从速以及借鉴路径的优化。管理期间,需要研究行政管理防范,矫正不良的行政行为,探索环境,划分路径,从而使行政管理趋于常态,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冬青. 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的路径探析[J]. 福州党校学报, 2017(1):33-36.
[2]罗维维. 库珀行政责任伦理思想对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3]宋雅雯.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 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6(4).
[4]吴晓燕, 张芸. 行政伦理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价值、约束与发展——以乡镇公务员为分析对象[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4):106-110.
[5]李妍. 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行政理论建设研究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456-457.
[6]白英平. 对我国行政伦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 经营管理者, 2016(4).
[7]李璐璐. 我国行政伦理制度建构路径探讨[J]. 智富时代, 2016(5).
[8]栾莹. 库珀视角下解决我国公务员行政责任冲突的路径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1):147-148.
[9]李敏. 中国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及构建途径[J]. 青春岁月, 2016(3).
[10]许亦男, 曾慧敏. 西方行政伦理的中国适应性[J]. 时代金融, 2017(12):297-298.
[11]陈昊, 谭先第, 庞煜.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行政伦理建设路径探析[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1):54-57.
[12]李良, 韦潇竹. 传统“乡土伦理”的现代转型与农村基层行政伦理建设[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25(3):107-112.
[13]陈娅. 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教育必要性研究——以南充市公务员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32).
[14]王超. 特里·L·库帕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问题研究[D]. 辽宁大学, 2016.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 下一篇网络时代文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