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内容摘要---------------------------------------------2
2.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3
2.1公共财政的含义-------------------------------------3
2.2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含义------------------------------3
2.3公共预算的含义------------------------------------4
3.经济转型时期改革与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意义-----5
3.1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作用---------------------5
3.2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促进调控体系-------------------5
4.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特点----------------------6
4.1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6
4.2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6
5. 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几点建议-------------------------------7
5.1控制公共财政支出总量--------------------------7
5.2坚决杜绝各种损失浪费--------------------------7
5.3提升财政支出绩效---------------------------------------------8
6.结论----------------------------------------------8
7.参考文献-------------------------------------------9
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财政已经开始朝着公共化方向逐步进行改革,目前初步建立起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对促进GDP增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控制公共财政支出是财政永恒的主题。打破现行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系,建立起我国新型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系,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规范化市场机制的必由之路。它作为有效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范围与结构的良方,不仅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需要,而且还有助于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增强财政分配的透明度。科学编制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合理控制公共财政支出总量,从而建立起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公共财政预算;预算管理;财政改革研究
一、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
1.1公共财政的含义
公共财政指国家或者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是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基点,以市场失灵为前提。其本身具有特定的内涵,区别在于其他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这一说法来自于西方经济学,既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门学科及理论。在西方,公共财政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同样,我国的公共财政是以国民经济的市场化为前提的,实质上,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财政,突出表现在公共财政理论的核心是市场失灵论。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部门的介入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市场失灵”决定着公共财政财政的必要性及职能范围。
1.2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含义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是政府公共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所需开支的分配计划。建立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体系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是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客观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它涵盖政府基本活动的范围,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是调控宏观经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支出管理的核心任务。因此,建立政府公共支出预算体系是当前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3公共预算的含义
公共预算的概念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
二、经济转型时期改革与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制重要意义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与必然要求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和公共经济活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安排。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2.1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作用
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经济体制转型对财政根本要求的一种反映和作用的结果。西方公共财政的运行实践证明公共财政以拟补市场失效为己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承担起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务,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活动,支持经济体制创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使财政运行的方式和目标发生了变化。
2.2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有助于调控体系
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有利于促进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公共财政不仅要拟补市场失灵和保护市场,而且还要影响市场和培育市场,要求政府具备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要加强物质性的公共产品的供应,还要通过确立一整套制度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或法规,加强在产权、决策和经济运行等方面的法令性公共产品的供应,以迅速培育和开拓市场,推动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有利于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把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需求,有利于加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居民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增强全体居民的安全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三、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特点
3.1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指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组织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或者基本出发点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的基本取向,也是国家财政活动应遵循大基本边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由多元化投资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组成的竞争性社会格局,必然要求政府财政综合平衡和兼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2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主体、法人实体和城乡居民依法缴纳的各种税务,使中国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和公共性,决定了中国公共财政的人民性。因此财政支出安排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为城乡居民提供国民待遇和均等服务的机会,要把公共财政收支做到重要的一个标志。
四、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控制公共财政支出总量
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政府财力的增长总是有限的,而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则是无限的,公共财政支出的供给与需求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更应加强对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控制,在统一财政,集中财政的同时,应建立合理的控制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机制。
4.2坚决杜绝各种损失浪费
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要精打细算、力求节约、讲求实效。努力把有限的财力用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和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上。要制定有效措施,从严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和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对各种必要的庆典、展览活动和节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控制规模和人数,压缩开支。严格控制各种检查,禁止形式主义的评比和达标活动。坚决禁止在国家规定外对个人发放津贴、补贴等,狠刹乱开口子、滥发钱物、互相攀比之风。严禁用转移支付资金或置换本级财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4.3提升财政支出绩效
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政府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财政支出不仅要关注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也要关注资金分配决策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的结果和效益,要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要注意:前移评审关口,扩大评审范围,重大投资全部实行先评审、后下达预算;对重点、热点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评审;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项目招标制度,确保重点投入公开、透明、高效;切实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防范打击商业贿赂,推进采购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经运营。
五、结论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大问题,也是政府转变职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建设新型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在构建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诸如实行部门预算、推行政府采购、实现国库集中收付等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财政支出供给范围过大等不完善的问题。只有通过调整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范围,完善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体系、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及配套措施,强化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六、参考文献
1.谢秋朝,候青青主编 公共财政学
2.张弘力主编 公共预算
3.崔满红主编 财政金融教程
4.项怀诚主编 财政支出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