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学校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5 20:14:39
文档分类: 信息管理
浏览次数: 3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学校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17156
目       录

一、学校情况概述
二、学校长期规划及项目执行期2005-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
三、学校项目方案综述
四、项目执行期间学校改革活动规划
五、实验教学改革计划
六、图书资料购置方案及加强图书馆管理的措施
七、人员培训规划
八、项目预期效益法
九、承担外汇风险及偿还贷款办法
十、项目执行与管理


内 容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整个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手段越来越倚重于各种以项目形式出现的开发和创新活动,使得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如今市场经济时代,无论是项目业主还是项目承保商或承包企业在进行各种项目决策时都必须要经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同时项目的贷款银行与政府的经济与环境保护部门等在对项目作出相应的决策时都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只是研究论证的内容和方法随着项目内容的不同有所不同。任何一个项目都始于可行性研究,一个项目方案到底是不是可行,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做出判断之后,才能做出决策。因此在做出项目投资决策之前,需要通过对项目有关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完成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以此来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合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学校情况概述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常熟。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专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应用技术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
  1.机构、院系及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11个系和2个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与电子科学系、机电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教育科学与音乐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虞山学院),43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4个,全日制在校生近118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院在籍学生4500多人。学校现有省优秀学科团队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重点扶持学科8个。
    2.师生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30多名,专任教师600多人,博士、硕士430多人。学校初步形成若干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近3000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700篇,被SCI、EI、ISTP检索论文158篇,出版专著91部。目前我校教师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等各级各类项目40多项,承担了近40项横向课题。
    3.学校总体改革
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常熟理工学院走上了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发展道路。十多年来,学校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办学效益大为提高。
为了优化办学结构, 学校以“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为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升本以来,获教育部立项教改项目1项,省教育厅和省教科规划办教改项目12项,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规范教育管理工作,被列为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十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同时,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80多人次。并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实行“2+2”人才培养,与印度NIIT公司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还加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六所美国大学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
近几年来,本科年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控制办学规模,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确立了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加紧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明确了“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此,学校加大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先后多次由校领导带队,组织专家到全省各地考察,进行技术服务,寻找科技攻关项目。1
    在各项改革中,学校始终把教学改革置于核心地位。早在八十年代末,学校就提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大学本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实施基础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分流培养,以基础性人才培养为龙头,促进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几年来,形成了“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开发智能”的基础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注重技能,按需分流”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精选公共基础课、主干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等一系列措施,使教学计划实现了“公共基础课宽,基础课厚,专业课精,选修课新”的整体优化要求,完成了教学计划由刚性到弹性的转变。另外,学校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投入,积极组织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大力开发新教材,加强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基础课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改革,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
 
然而,在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改革过程中,办学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我们,制约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学校长期规划及项目执行期(2000-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
  常熟理工学院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及规划  按照“以常熟为基点,面向周边城市,幅射全省,大力拓展成教市场,保持学历教育优势,努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形成多层次成教格局”的办学思路,完成对学科的重大调整,除少数以基础研究见长的学科继续保持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大部分学科将围绕贴近社会、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基地和咨询服务基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21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校内管理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综合实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把学校建成规模适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的综合大学。
 
  在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执行期间,学校的发展规划主要有:
 
    1.人才培养  到2010年,实现全日制在校生超11800名规模,其中本科生过9600名。。其中,本科生9,000人,研究生2,800人。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2.学科建设  保持理科优势,加强人文、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建设,注重发展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组建10个学科群,提高学科的综合发展能力。
 
    3.科学研究  发挥基础研究优势,争取在有机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材料科学等优势领域有所突破,取得一批优秀成果。认真组织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结合自身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生物制品、化学化工、有色金属与合金、新型功能与结构材料、教育教学等领域花大力气争取有所突破。发挥地处苏南的地域优势,加强研究,使我校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更具特色,为苏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教师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近6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3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35人。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省“333”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15人;苏州市跨世纪高级人才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名,博士生导师2人。
 
    5.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现有东湖、元和两个校区,土地面积1305亩,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8000多万元。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数字图书馆、远程教学站点等,信息化建设平台处于先进水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8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种,中外文报刊3282种,电子期刊5万多种。
 
 
  三、学校项目方案综述
 
    1.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我校本科特别是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师资水平和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管理先进的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示范并推动全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2.项目建设内容
 
    利用本项目贷款,建设以下四个方面:
 
    ①完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不仅对理科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有的公共基础课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多而杂,不但内容陈旧、设备老化,而且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病,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构建实验中心,打破原来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相互分割的局面,实行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优化组合,加强规范化管理,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更新、充实仪器设备,淘汰内容陈旧的实验,增添新的实验内容,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组织一支教学水平高的基础课实验师资队伍;带动全校实验管理的改革。
 
    加强语言语音教学设施建设。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外语底子参差不齐,听说能力差,急需得到听力、会话方面的强化训练,有些设备还处于不能正常使用状态,远远不能满足万名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阻碍了外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尽快改变我校外语教学条件落后的现状。
 
    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三支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培训活动来实现。在师资培训方面,一要通过学历教育、业务进修,使一批专任教师能接收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学科前沿,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二要通过培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增强教学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开发新教材的活动。在管理干部培训方面,重点加强现代化管理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形成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基本素质的层次较高的管理队伍。在实验技术队伍培训方面,通过培训,形成一支业务精、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实验技术队伍。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通过贷款项目,改变我校基础课教学中先进图书、教材严重匮乏的现状。与此同时,改革图书资料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馆藏图书的使用率。
 
    3.总成本概算
 
    我校项目贷款金额为235万美元,学校将按1:0.5经费配套,拟配套资金117.5万美元,合计用于项目建设的总成本为35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25.75万元。
 
    拟对世行贷款资金的使用作如下安排:  185万美元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分别装备物理、化学、生物基础课实验中心和建设语言语音教学中心;7万美元用于购置图书资料;4.5万美元用于教育部统一组的培训活动;7.72万美元用于校内各类人员培训;30.78万美元留作不可预见费。
 
    按照贷款优先用于装备受益面大、改革力度强的实验室的原则,185万美元中,72万美元用于建设物理实验教学中心,63万美元用于建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30万美元用于生物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重点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20万美元用于建设语言语音教学中心。
 
    拟对配套资金作如下安排:  配套资金共计人民币975.25万元。其中,481.42万元用于购置仪器设备配套、实验室改造、运保和税费;9.75万元用于购买图书资料;186.1万元用于校内人员培训;37.51万元用于管理及教学改革;182.45万元用于协作活动;78.02万元用于不可预见费。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了帮助部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对部分特困生的学费给予减免。减免对象为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优抚家庭子女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减免额度分为全免和减半两类。近几年,减免学费的学生人数约占在校学生的6-8%。
 
    5.配套资金筹措办法
 
    学校将采取多种渠道和办法,解决配套资金问题。首先,在项目建设期内,学校把常规设备费和实验设备维修费的一部分集中用作项目配套经费;其次,学校在年度事业经费的增幅中挤出一部分,用作项目配套经费;其三,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加创收;其四,争取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每年有2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95.05万元)配套资金到位,5年合计配套11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75.25万元)。
 
  四、项目执行期间学校改革活动规划
 
    1.管理改革
 
    推行并完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完成2个学院的完善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计划在11个系的基础上,完善2个学院。目前已经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在总结两个学院建院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地完善东湖校区的建院工作。建立学院制,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不同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是学校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在学院建立过程中,把一系一套的管理机构,优化组合成一个学院一套管理机构,被裁减的非教学人员将转岗分流。学院建立后,基础课统一设班开课,同时,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任务、科研项目为凝结点的基层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后勤改革  本着精简、高效,以服务为中心,加强宏观管理,搞活基层的原则,根据总务处下属各单位的职能、行业和专业特点,建立起“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总务管理体制。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其运行机制将进行转换,各实体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逐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参与社会竞争。通过后勤系统的改革,将会极大地提高我校整体管理效益。
 
     适度发展,优化结构,强化编制和岗位意识   在成立学院、合并职能相近的机关处室、取消不必要机构等一系列精减机构措施的基础上,对全校各类人员的编制重新核定,并依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设岗,逐步调整事业编制内各类人员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的比重,实现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人数50%的结构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各支队伍的建设。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已经完成了校园网的布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要加紧机关各部门、各院系、单位的软件建设。学校将对各类人员分期分批实施微机技术以及信息制作、使用校园网的培训,使之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并产生重大效益。
 
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师管理体系  项目执行期间,学校将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传统的教师静态管理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动态管理,推动教师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使流动编制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通过综合改革,逐步形成有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并积极创造优良的教学、生活、学术环境,改善待遇,吸引并稳定一批优秀专家、学者在**大学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提高用人效益。
 
实验室管理改革   继续探索并推动实验室管理改革。首先要解决业已建成的3个多功能教室和由各系自己建立的相互割据的一批计算机室,实现全校统筹管理,提高使用率。其次,把过去由教研室管理的各实验室,转化为由系来管理,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跨系建置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以建立实验中心为纽带,逐步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
 
  2.课程、教材及教学软件开发
 
在课程建设和开发方面,学校已经界定了200门主干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同时,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近两年也新开出了250门选修课。项目执行期,正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重要改革时期,为了使我校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要求,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和就职的有效性,学校拟在过去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着手完善校内外信息反馈与教学改革的机制。主要思路有两条:一是由出口决定入口,根据毕业生就业这个出口所反馈的信息,编制招生计划,使招生计划在专业、数量、地区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由劳动力市场需求来决定教学改革的内容,通过进一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并开通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的信息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并有序地调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通过建立校内外信息反馈与教学改革机制,使学校在市场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除了要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外,还要重新确定重点建设的主干课,并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拟推出30门左右人文方面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修养;根据社会需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我们将对全校各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开设专业外语,还要面向全校开设环境学、数学建模等课程,完善全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
 
在教材建设与开发方面,学校设立了教材建设基金,每年投入经费约12万元;成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十五”教材建设规划正在运行之中,规划的53部教材已有32部教材正式出版。项目执行期间,完成我校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使委员会在教材建设、开发方面更好地起到指导、咨询、把关等作用;“九五”期间我校对每部教材的投入力度在2,000元到12,000元不等,对重点教材实行过程管理,一般教材实行目标管理。今后教材建设基金的投入要加大,力争达到每年15万元,并且利用优秀教材带来的利润补充基金,建立教材基金的良性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新公布的专业目录,结合学校教学改革,于2005年,完成“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的制订工作,开发教材不少于50套;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中面向21世纪教材建设项目的竞争,争取承担5个教材建设项目。同时,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使优秀教材进课堂。
 
在教学软件开发方面,我校起步较晚,成果很少,目前正在实施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发软件的培训工作,力争在项目执行期间,能产生一批具有教学推广价值的成果。
 
3.教学方法及校内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围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活动。一是实行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广泛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二是改变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方法,做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三是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满堂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四是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生领进科研领域,丰富教学内容。
 
在校内考试方法上,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改革。一方面要继续探索考教分离的考试方法,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和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实行闭卷、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开卷多种考试方式,既要考核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也要考核教师指定的必读书目的内容。
 
4.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起一套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概括起来即:两个“评估”、两个“奖”、六项“制度”。具体为主干课评估和公共课评估;两年一次的教学新秀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活动;每学期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顾问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师教学日志制度,教学进度控制制度和领导听课制度。在项目执行期间,要在已有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教学规范及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新的促进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提高对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5.与国内外大学共享改革信息
 
与国内、外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我们获得国内、国际改革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跻身国内著名大学,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重要方式。在国内,我们主要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省内外高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在国外,近年来与美、英、德、日、俄、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十几所大学进行比较密切的合作。与国内、外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获益匪浅。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的交流,一方面要吸收对我们改革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把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如国内国际会议、人员互访、课题合作、培训与培养研究生等,尤其是通过Inter-net、C-net信息高速公路传递出去,与国内、外大学共享改革信息,为促进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五、实验教学改革计划
 
1.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实验教学改革总体设计思路
 
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科生教育已经实行了基础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分流培养。每年约有10%的学生进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国家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对90%的学生实施应用性人才培养。在本科学习阶段,对于应用性人才培养尤其要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我校确立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注重技能,按需分流。
 
为了完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质量更高的应用性人才,学校计划到2008年,建成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材料、地学、工程以及文科方面等7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同时建立生物、地质、大气等一大批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国内一流人才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本次世行贷款项目所要建设的物理、化学、生物、语言语音四个中心,就是根据量大面广和教学急需程度而确定的,是学校教学改革长期规划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虽然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由于投入跟不上,在教学改革尤其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条件差,教学内容陈旧、方法与手段落后等问题,不能适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科技讯猛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设想是,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符合人的认知与成才规律的新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一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新,二要体现在实验管理体制新。
 
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是: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实验的个数应逐年递减,而实验内容和每个实验所需时间应有所增加,实验的综合性越来越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内容应越来越多,而教师的指导应越来越少。教师交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验任务,由学生自己设计并独立完成。在实验内容上,要删除一部分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的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的比重,对于反映新技术和学科新进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进去。在管理上,要打破实验室条块分割的局面,进行实验结构和仪器设备的有效重组,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2.各在建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①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拟用世行贷款72万美元及学校配套经费,建设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籍此推进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改造和完善基础实验的条件和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各类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实践,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新效应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达到具有初步进行综合科学实验的能力。
 
  实验项目的调整原则及设置方案
 
物理实验中心面对全校所有理(工)科和部分文科院、系的学生开展教学,分基础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两个教学层次。
 
    基础物理实验  主要面对全校所有理科系和物理系的学生,是物理学实验教学的基础部分。目前,基础物理实验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陈旧,手段落后;个别实验仪器严重老化或带病运转,导致实验误差率高。另外,目前基础物理实验内容涵盖面稍有欠缺,只有力、热、光、电内容,缺少原子物理内容。因此,基础物理基础部分要坚决淘汰陈旧落伍的实验内容和在科研、生产中已不再使用的实验手段,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使用新实验教学仪器等。拟面向部分文科系学生开设部分最基本的基础物理实验。对非物理类理科系学生,增加相对论、量子物理等现代物理内容,应不少于全部基础物理实验内容的1/4。
 
近代物理实验  主要面对物理系和相关学科(核物理、材料物理等)院系的学生。是继基础物理实验之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实验教学。近代物理实验内容多为力、电、光、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多种实验手段组合的综合型实验,实验内容复杂,程序繁多,涉及物理、电子线路等多方面的内容,能使学生得到诸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有近代物理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需调整到基础物理实验中去(例,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逸出功实验等)。同时,近物实验也急需增加一些能表现并揭示物理学新效应的实验内容。如:电子隧道显微技术,光纤信息传输,材料表面界面效应等。凝聚态物理是我校物理系的重要方向之一,拟增加薄膜制备和测试方面实验内容。
 
仪器设备选择原则
 
根据量大面广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原则,对拟购仪器设备进行合理选择。基本的基础物理实验的台、套数要达到实验学生一人一套,所以这部分实验仪器每个实验题目拟购8-10套。近代物理的主要实验要达到实验学生一人一套或两人一套,所以这部分仪器每个实验题目拟购2-3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用仪器一般价格较为昂贵,根据实际需要按每个实验题目1-2套来选择。演示性、开放性实验初建按每个实验题目1套来选择。所选仪器设备全部用于基础实验教学,并接近国外同类大学90年代水平,以保证10年后,大部分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仍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虚拟财产问题的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