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试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5 20:22:15
文档分类: 投资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008
目 录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居民储蓄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我国居民储蓄的目的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
通货膨胀
论述投资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具体内容
银行投资
证券投资
实物投资
保险投资
五、我国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内 容 摘 要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这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对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储蓄与投资的关系进而研究两者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认真分析影响居民储蓄变动的主要因素,才能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居民储蓄进入投资转化渠道,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关系的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逐步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而我国也由此陷入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的最低谷。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以及出口拉动,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欧美地区的弱增长对我国出口的带动明显变弱,长期支持我国高增长的对外贸易,今后对经济拉动作用将减速弱,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经济的增长最终必然要靠扩大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而居民的消费与投资必须依赖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我国,居民对于消费及投资普遍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其在处理资金时往往选择储蓄这一保守的方式,因此,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其还包括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高储蓄就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失衡的根源之一。
针对这一现状,如何通过增加投资,拉动需求来维持我国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特别是对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投资水平低下的现状,研究如何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中国居民储蓄与投资行为分析这一研究主题,通过系统研究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以及居民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进而理顺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渠道,这样一方面对于正确引导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增加居民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合理配置储蓄资金流向,优化储蓄结构,提高储蓄资金使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居民储蓄的特点
 1、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储蓄是社会主义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是社会主义银行信贷资金的三个重要来源。通过居民的储蓄,银行把大量闲散的货币资金聚集起来,再把这些资金贷放给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使其在社会主义生和经营中发挥作用。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储蓄是社会主义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增加社会主义积累又是加快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的物质保证。居民储蓄的实质是推迟消费,将消费转化为投资。在国家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储蓄对大量增另建设资金,把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用于发展生产,无疑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这种储蓄不仅包括个人储蓄,还包括公司储蓄、政府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顾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
 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2010年居民储蓄突破30万亿元,居民储蓄在30多年里增长1000多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9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49%,呈增长势头。在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以2002年为例,截止到该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年的人均21.9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其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分配不均。在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高储蓄率、高储蓄额的现状已经引起我国领导人士的重要关注。他们正在积极寻找一定的方法,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使我国的储蓄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我国居民储蓄的目的
 我国居民储蓄动机主要由养老、子女教育和住房所引起。而这动机由中国人养老文化和重视家庭相关,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很好的化解个人和家庭风险,所以,家庭成员需要为老年人的医疗、养老和自己的晚年而储蓄。养儿防老是中国固化的文,所以,必须储蓄来投资子女教育。等子女长大了还要为子女结婚和买房子而储蓄。这也就注定导致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现在,我国居民收入已有很大提高。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2万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5000元,所以,居民收入的增加导致了储蓄的增加。总体而言,金融市场尚不完善,投资工具有限,个人投资渠道还很少。最重要的是大多数我国居民还不了解或者未接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而且品种少,居民很难找到有价值的金融产品,这些都影响着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投资。除此以外,我国人口结构、利息率、社会文化传统、财税政策、通货膨胀率也影响着我国居民的储蓄。
 三、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
 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其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指标,GDP在长期范围内权威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比其他指标要好得多,比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几乎每年的储蓄增加额都占了可支配收入的80%-90%,1995年甚至还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多出了44亿元,数据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980年我国居民储蓄仅有399.5亿元,只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8.8%;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储蓄一路飙升,1992年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储蓄占GDP的比例也上升至43.3%;到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双双突破十万亿元,分别达到了116603.3亿元和110695亿元,居民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达94.9%。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储蓄占GDP的比例,基本都在50%至70%之间,与它们相比,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有着自身特定的原因,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储蓄就是居民把可支配收入中暂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有价证券,所以说可支配收入是储蓄的源泉。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以17.8%的平均速度增长,这就为储蓄的增加提供了基础。根据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特别是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随着收入的增长,储蓄率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而一些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储蓄率平稳,甚至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得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中的影响非常重要。
 3、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增强,消费热点增多,促成储蓄分流。一般而言,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居民消费越多,用于储蓄的数量就会相应减少。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通货膨胀率则是这种水平的具体体现。通货膨胀率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储蓄水平。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收入水平越低,实际利率也会越低,储蓄下降。我国数次采用利率政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效果被通货膨胀抵消了。
 四、论述投资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具体内容
 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有益补充。
 1、银行投资
 银行投资是指居民将储蓄以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银行储蓄存款,以银行储蓄存款利息的形式获取投资报酬。这是我国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渠道。
 2、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指投资者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预先垫付一定的资金并获得金融资产。投资者用自己的货币购买股票、公司债券或国债券等有价证券,然后凭有价证券获取收益,由有价证券的发行者去进行实物投资。由于投资者主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又是以金融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也称为金融投资。
 3、实物投资
 实物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用于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直接用于生产经营,并以此获得未来收益的投资行为。实物投资与证券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社会积累的直接实现者,即通过实物投资最终完成和实现社会的积累,而后者只是一种间接的过程,投资者以最终获得金融资产为目的,至于这些资金怎样转化成实物形态则与详投资者没有关系。
 4、保险投资
 保险投资指保险企业在组织经济补偿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加以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投资原则是保险投资的依据。早在186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利(A.A.Bailey)就提出了寿险业投资的五大原则,即:安全性;最高的实际收益率;部分资金投资于能迅速变现的证券;另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不能迅速变现的证券;投资应有利于寿险事业的发展。
 五、我国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渠道就是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具体途径和通道。总的说来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种。前者是指居民将储蓄直接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直接生产投资,可称为实物投资;后者是指居民将储蓄用于购买股票、债券、保单和银行存单,通过金融市场和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向企业进行投资,具体包括银行投资、证券投资、保险投资等。所以,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具体有银行投资、症状投资、保险投资和实物投资。
参 考 文 献
裴平,熊鹏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经济研究》,2003,(08)
武剑 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国资金供求的动态分析,《经济研究》,1999,(11)
宋铮 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经济研究》,1999,(06)
王珏,王稳 建立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3,(5)
李栋文 我国储蓄转化投资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09)
孙晓光,陷艳婷 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可行性探讨,《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吴丽崇 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今日财富》,2011,(1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我国券投资风险的历史渊源与现.. 下一篇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